系统公告

2016-04-14“娄”姓的村庄,红色的心

来源:华夏谱志联盟

    上金村隶属于宁海岔路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从宁波市区驱车上高速,在宁海(南)路口下高速,再向西行驶五分钟就能到达这座已经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村了。

 

宁海红色政权诞生地

    一到村口,记者就看见了一座亭子,亭子上方有一块红底白字的牌匾,上书“纪念亭”三个大字。世代居住在上金村的娄江祥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为了纪念宁海中共党支部在上金村建立而特意建起来的,然后他滔滔不绝地说起了宁海红色政权建立的始末。

 

    宁海的红色政权建立最早能追溯到19274月。当时,出生于宁海范家村(今属跃龙街道)的范金镳先生,在宁海县城带领学生和农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减租减息”运动,“四·一二”政变后,他为了躲避国民党的“通缉”,和妻子一起来到上金村,以村中的学堂作基地,用教书先生身份作掩护,又继续在当地开展起了减租减息运动,并且看准时机建立起了宁海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上金支部与上金西南区委。但是,很快国民党察觉了范金镳的活动,于是以“清党”为名,派出当地的保安团和地方武装对革命运动进行镇压。范金镳迫不得已,只得离开上金村,逃往武汉,之后又辗转去了苏联学习。

 

    “范先生可是个大文化人,他在1917年与柔石(原名:赵平复)一起考入省立第六中学,才气在五四运动的时候就开始崭露头角。”娄江祥说。

 

    时间到了1941420日,随着宁波的沦陷,余姚、奉化、宁海也相继失守。在日军肆意横行的岁月里,杨民奎以小学教师的身份作为掩护,领导上金村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与此同时,他还组织了一支中共武装力量:铁流(又被称成为“洪流”),在当地坚持与倭寇展开斗争。宁海人民极为拥戴这支队伍,至今在宁海还有“铁流亭”纪念碑。

 

    随着抗日战争的结束,解放战争也进入尾声。1949630日,根据浙江六地委(台州地委前身)决定,中共宁海县委和宁海县人民政府在上金村正式成立,杨民奎被任命为中共宁海县委书记,童先林被任命为委员兼县长。同时,还成立了各区区委及区政府,上金村由此成为中共宁海县委、县政府的诞生地。

 

    194974日,宁海县委领导的地方部队(主要以杨民奎领导的“铁流”部队为主)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和第二十二军,从宁海县委所在地“上金村”出发,于第二日全面占领了宁海这座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古县城。

 

    1999年七月,上金村被确立为宁海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上金村的姓氏渊源

    纪念亭的对面就是上金村的祠堂了。祠堂规模不大,略显破旧。与宁海的绝大多数祠堂一样,上金村的祠堂也带有一个戏台,大厅正面靠墙处摆放着祖先的灵位,正中的房梁上悬挂着一块匾额,上书“父子荣封,祖孙翰苑”,牌匾下端则挂着一面“娄”字大旗,标示这个祠堂的归属。

 

    娄江祥先生告诉记者,上金村几乎人人都姓“娄”,村里的族谱—《上金娄氏宗谱》里,对他们祖先的事迹有较为详细的记述。“据说,娄氏的先祖在西汉初年被皇帝赐姓为‘刘’,但详情不明。”娄先生说。为此,记者查阅了很多“娄”姓史料,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秦末汉初,有一辅佐刘邦夺取天下的大臣,叫作娄敬,楚汉之争中,他因建议刘邦入主关中有功而被赐姓为刘。后来,汉高祖刘邦在白登被匈奴所围,娄敬又建议刘邦与匈奴和亲,他的主张再次被皇帝采纳,成为皇帝的重臣。此人是“娄”家先祖的可能性非常大。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娄氏一族为了躲避灾祸,放弃“刘”姓,改姓“金”。

 

    南宋理宗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一个名叫金宣义的人,从霞城巾山(今属临海)带着族人来到了宁海县上金村旁的石水缸自然村(今属岔路镇),如果,这就是娄姓氏族最早来此建村的时间,那么细细算来,上金村建村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有据可查的是,到了金家的第三世孙:承恩、承息那一代,姓氏开始分化。承息仍姓金,承恩则恢复娄姓。后来,“金”姓日微,陆续迁出上金,村里剩下的村民便大多姓“娄”了。由于上金村地处白溪上游,氏族原本姓金,所以村子得名上金。

 

    记者边走边看,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叫做“前后娄”的村子,村里有老人主动向我介绍,“前后娄”和“上金”是同一个祖先,兄弟两人分家之后,分别建立了这两个紧挨在一起的村子。想必这里指的就是承恩和承息吧。

 

    果然,记者后来在《[宁海]娄氏宗谱》找到了证明。宗谱记载:“始迁祖:宣义,本姓金,祖姓刘,南宋绍定二年自临海县霞城巾山迁居宁海县上金村旁石水缸自然村,后改姓娄。本谱始修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世系修录至第二十九世,排行字为凤。本支派排行字:宣性承云千元诜可明公伯廷永文宗友玄仁尙光大原家昌土世传起凤用尔秉方。”

这就是上金村的建村的历史文献记载了。

 

上金村与徐霞客的故事

 

    徐霞客是众所周知的明末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探险家,他与上金村也有一段抹不掉的渊源。他的《徐霞客游记》开篇就提到了上金村:“……(岔路)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徒步。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陡,俱在山脊……”

 

    上金村村主任娄用标告诉记者,上金村所属的岔路镇,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岔路位于宁海县西南,其东北与前童接壤,西北与黄坛相连,东南与桑洲毗邻,西南与天台为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白溪贯穿全镇,溪上建有一座水库,名为白溪水库,它是宁波市境内最大的水利工程。“具体到上金村,我们这个村的地理位置也很优越,上金村距高速公路宁海(南)出口不到两公里,开车不要五分钟就到了。整个村子背靠大山,环抱大溪(白溪),宁(宁波)台(台州)古道从村里一路穿过。”

 

    娄用标所说的这条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古道,就在上面记者提到过的革命“纪念碑”的后面,徐霞客就是经这里跨过白溪之后,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进山之旅的。当地人有句老话,将上金称为“古道从此上天台”的起点村。记者站在古道上,仿佛也能感受到历史从脚下缓缓流过,时空在古道中瞬间变换。

 

    边走边看,记者便发现,村里的老房子很有特色,大多数底部是用石块垒起来的,到了墙体的上面部分,又用砖块砌上去,房顶上则铺的是瓦片。整个老房子看来,感觉就是土,但是牢固,很有种“现实安稳”的永恒感。村里的空地上有一颗古樟树,主干粗壮得恐怕要好几个人才能将它抱住,枝叶也相当繁茂,巨伞一样撑出一片浓荫之地,有几个小孩子在树下戏闹,还有几个长者坐在树下唱越剧,脸上的神情一派悠然自得。

 

    娄用标说,整个上金村占地150多亩,村里有600户人家,1800多村民。村子街对面的那一千多亩水稻,一直是村里的主要农作物。以前,村里人全靠种植水稻生活,一年种早、晚两季稻。后来,农业科技发展了,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村民们一年就只种一季稻了。改革开放后,村里有人出去办了家具厂,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基本都去村外的家具厂打工或者外出做木工了,种田的于是越来越少。

 

    “前几年,一个香港来的投资公司将村里的田地全部征用了,说是准备造一个高达五十八米的大佛,然后以大佛作经济依托,与村子向西不足五公里的浙东大峡谷形成互动,形成一个大范围的商业文化旅游区。”对于上金村的前景,娄用标似乎很有信心。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