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6-03-21新洲一村湾“生死各姓”数百年

来源: 未知 作者:陈建红

    活着的时候姓“黄”,去世后改为姓“史”。昨日,记者在新洲区邾城街铁甲村铁甲湾打探到这件奇事。

 

  铁甲湾位于新洲举水河河畔,紧邻邾城举水河大桥,全湾共2个村民小组近300户,村中男性全都姓黄。

 

  “我祖上一直姓黄,但至少从我的老太爷(高组)、太爷爷(曾祖),到我的祖父和父亲,去世后都是改姓为史。”铁甲湾70岁村民黄奇南说,就他所知湾里延续这一习俗已数百年,但嫁出去的女性族人例外,“等我百年之后,我想我肯定也会是这样的。”

 

  记者昨在铁甲湾一处村民墓地看到,该处十余个坟墓的墓碑上,过世的男性村民的姓氏均被刻写为“史”,而子孙辈的姓氏仍刻写为“黄”姓。查阅铁甲湾的族谱,记者也注意到,但凡去世的男性族人均为“史”姓,健在的均为“黄”姓。

 

  “铁甲湾之所以这样改姓,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铁甲村75岁村民祝水生退休前曾在原新洲刘集乡文化站工作,1985年他曾专门就铁甲湾的姓氏之谜进行过调查,并写了一份文字材料保留至今。

 

  他昨日介绍,大约清朝时,铁甲湾有位仗义勇士史之鉴,因替被当地王爷欺压的一秀才打抱不平,后不幸被地方王爷杀害。王爷后还扬言率兵将周边姓史的全统统杀绝,姓史的人怕被杀绝,有的人把史字上加一横,改为“吏”,但大都改为姓“黄”。

 

  他的材料还记载——“躲避在庙中的史子鉴怕牵连和尚,就挺身而出,被活捉并被用刀在身上划下棋盘块状,后用盐撒上活活被腌死……历史上,铁甲湾的人吃鱼从不在鱼身上划块,这是为表示对自己袓先子鉴公的尊敬。”该说法得到了铁甲湾众多村民证实。51岁的黄旺生是邾城五小数学老师,也是铁甲湾人。“我们从小就听长辈教导:要么不吃鱼,要么就吃全鱼。绝对不能在鱼身上划块。”

 

  采访中,还有村民说出了另一个有关自家姓氏之谜的版本。铁甲村村支书刘红阳说,铁甲村家族是明朝初年从江西“瓦宵霸”迁徙而来。因“史”与“死”谐音,先辈族人觉得不吉利,因此纷纷要求改姓氏,后分化为“吏、史、黄、牛”四姓。“但无论如何死后都必须姓史,至今我们祭祀祖辈烧纸钱时,仍是在纸钱包上写明“史某某”。”

 

  我省多地“生死各姓”

 

  记者查询发现,媒体曾报道,我省郧西县景阳乡吴家扁村祝家大院村民生时姓祝死后改姓方、麻城市歧亭镇叶大村全村男性生时姓叶死后姓陈、云梦县胡金店镇万家湾男性生时姓万死后姓刘。

 

  就此,对中国姓氏文化颇有研究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余和祥解释,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很多,普遍是因上古时代同一姓下面的不同氏之间偶有氏称号互通、上古时代两个姓氏的汉字原本互通、早期祖上的兄弟辈因子女过继而形成的两个姓氏之间的互换、家族遇难变故及逃难庇护需要等,导致了个人姓氏出现2个甚至以上。生时一个姓,死后又改姓,也反映了后人对祖上的求全、不偏颇的一种尊崇心态,体现了不忘祖宗根本的文化认同心理。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