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生活的现代社会,人人生而平等,姓氏自然也没有所谓高低贵贱之分。我们每当遇到一些新朋友的时候,会非常客气的问一句:您贵姓?这个表达的是一种尊重和礼貌。那么在历史上,在我们的姓氏文化当中究竟有没有贵姓呢?或者说,姓氏是不是真的有贵贱之分呢?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个历史传说。
北魏孝文帝进行姓氏改革,把天下姓氏分成三六九等,并且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其中在汉人姓氏中,崔、卢、郑、王被列为第一等,称为四大姓。
在定等级的时候,一个当官的李姓人正在外地,听说第一等中没有李姓,很不服气,急忙赶到洛阳,向孝文帝讨封。孝文帝说:“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你们就做第二等吧。”此言一出,李姓就变成了次等贵姓。
事情传出后,有人讥讽那个李姓人自不量力,把他的家族称为“驰李”。意思是说,他们的贵姓来得不光彩,是由自己争取来的,要不然还没有他们的份。
可见,历史上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姓氏研究专家窦学田认为,从历史上来看,姓氏有贵贱之分,这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从历史上来看,姓氏有贵贱之分,这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只有在阶级社会里头,才出现所谓的高贵之姓。要追溯历史,当然很久远了。从形成国家开始就有所谓的贵姓出现了。那个贵姓恐怕就要说是国姓了。夏朝离现在4000多年,也就是说姓氏的贵贱之分从4000年前就开始了。在最早的时候,一般的老百姓是没有姓的。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姓,老百姓只有名。所以过去讲‘百姓’可不是咱们现在说的‘老百姓’的概念,而是‘百官’的概念,因为当官的才有姓。”
可以说,姓以人为贵。所谓贵姓,就是由于掌握了政权,身份高贵,姓氏也随之高贵起来。所以皇帝家族的姓氏就成了贵姓。回溯过去,君王、皇帝的姓被称为国姓,郑成功因为被南明皇帝赐姓朱,所以被称为“国姓爷”。中华民族最早称得起国姓的,恐怕就是姒(si)姓,就是大禹的姓。因为从大禹以后开始有国家的概念,所以姒姓就成了咱们国家的第一个国姓。这个姒姓怎么来的?有一个传说。据说大禹的母亲曾经在野外吃了一种古书上叫“薏苡(yìyǐ)”的这种草结的种子。薏苡也叫薏米,现在在自由市场偶尔还能买到。大禹的母亲吃了这个东西以后,很奇怪地怀孕了。后来生下来一个男孩,就是大禹。大禹的父亲叫鲧gǔn,舜曾经让他当水利工程师治水,结果没治好,舜就把鲧给杀了。舜又用禹来继续治水,结果大禹治理好了洪水。为了表彰他,舜说:“你母亲吃了薏米才怀上你,你就姓‘姒’吧!”这个姒姓现在在浙江一带还有。大禹后来成了部落联盟的盟长,要到处去巡视、视察。他在视察的途中累死了,就葬在会稽(kuài jī),也就是如今的浙江省绍兴市。姒姓从大禹得姓,一直发展到今天,有4000年了。据统计,姒姓现在只有700多人。
古城绍兴河道密集,桥梁纵横,家家临水,户户枕河。居高临下俯视全城,河汊像叶脉一样铺在眼前。临河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店铺民居。青瓦,白墙,石板小路,都镶在大小河道之中;小桥,流水,人家,绘成了典型的水乡风光。回想这片土地几千年的历史,在会稽、余越、山阴、绍兴这一连串的名称下,发生过许多和水有关的故事。
大禹的后人,浙江省绍兴市姒承统先生介绍说,大禹姓姒,为纪念大禹治水之功,其第五代孙,夏朝的第六代王少康派其子无余去会稽,留居当地为大禹守灵。
“这一边就是姓姒的村落,叫禹陵村,我们作为大禹的子孙,缅怀大禹,历代的姒姓后裔就一直在禹陵这个地方守灵,做祭祀大禹的工作。夏朝的第五代少康中兴的时候,派他的子孙叫无余一边守灵,一边改造越国的不毛之地,以后建成了越国。相传越王勾践是大禹的子孙,越王勾践建立越国后,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越国灭掉了吴国,此后一直以守灵为主,担任祭祀的任务,慢慢地到以后不参与政事,一直在此守灵。”
祈求风调雨顺,重视水利,成为历代王侯将相拜祀大禹的理由。《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37年,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上会稽,祭大禹,望于南海,立石刻,颂秦德”。从此以后,历代君王都赐大禹的子孙田产,其子孙还可以分得民间拜祭瞻仰禹庙不菲的捐献。这样大禹的姒姓子孙在会稽山下一住就是4000多年。
绍兴市政协原副主席、文史专家陈惟于介绍说,除了历代王朝都派人前来祭祀大禹,近年来,大禹的后人也纷纷前来祭祀先祖,特别是台湾的夏氏宗亲会年年都来祭祀,场面相当感人。
“大禹陵的祭祀是很隆重的,历代王朝都派官员来祭祀大禹,最近十多年来祭大禹的规模也是很隆重,台湾的夏氏宗亲会,河南的禹氏宗亲会,它们都专程来绍兴来祭禹,特别是台湾的夏氏宗亲会,他们后来是年年都派人来祭祀,而且都组团轮流来祭禹,对祖宗表示一份崇敬,对圣祖的一种怀念是相当感人的。”
大禹在历史上兴修的水利工程,人们己经很难找到踪迹,但会稽山下的姒姓子孙仍将会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因为这里就是他们的家,富饶而又美丽的家园。
夏朝的姒姓是第一个国姓、贵姓,那么接下来的商朝的国姓是子姓。这个姓现在也比较罕见。关于子姓,也有一个传说。据说商部族的始祖叫简狄,她无意中吃了一枚燕子卵,就怀孕了,生下的孩子的就是汤,汤后来建立了商王朝。吃了燕子卵而受孕那就姓“子”吧,因为古语中“子”有“卵”的意思。商的国姓是从这儿来的。
到周朝,国姓是姬姓,关于姬姓的由来也有传说。周部落的始祖叫姜源,一天她到野外去郊游,看到一个脚印特别大。她很奇怪,就拿自己的脚往那个脚印上去踩,结果就怀孕了。生下的孩子是弃,弃是周部落的一位重要始祖。后来周族就以“姬”为姓。“姬”字的左边是“女”字旁,表示周族的始祖是一位女性;“姬”字的右半边是一个象形字,象征一个巨大的足印。周朝的国姓姬姓就是这么来的。
夏商周的国姓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刘为民教授表示,实际上人类发展的早期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实行的是乱婚、走婚,孩子只知道母亲是谁,不知道父亲是谁。所以这些传说也带有这种痕迹。另外,这些传说都有着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从而表示血统的非凡,表示自己这个部族是神授的。
“过去的皇帝贵为天子,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这种带有神授色彩的血缘身份,才可以让天下的百姓服从他。所以历朝历代的帝王皇帝总会编造出类似这样的故事。”
夏商周国姓的得姓传说,体现的是君权神授的思想:我不是普通人,我是天人感应而来的,所以能够统治大家,让大家臣服于我。
到了秦朝,秦王统一六国以后,国家的概念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那么,秦朝的国姓是有什么不一样吗?其实,秦朝的国姓是赢姓。据说秦始皇的远祖大费和大禹是好朋友,还帮着大禹一块儿治水。治水成功以后,舜帝召见大禹,说干得不错。大禹说不是我能干,主要是大费帮助我,要没有他的帮助,我今天成功不了。大费就是赢姓的祖先。舜帝奖给大费一面流苏黑旗,还赐给他一个姓,就是“赢”。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在战国七雄的纷争之中,秦王赢政凭借着自己的雄才大略和万马千军,先后剪除了山东六国,于公元前221年使海内归于统一。秦王朝的建立,确立了我国历史上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也确定了绵延两千余年的皇权专制统治。当上了始皇帝的赢政在国内设立郡县制,奠定了以后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同时在他在位期间,战国时纷乱的度量衡、文字等也得到了规范和统一,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这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伟大意义。
统一六国后,秦朝并不是一个时间跨度特别大的朝代,统治天下的时间很短,二世而亡。接下来的国姓就算刘家了。人们知道,汉承秦制。汉代的开国皇帝是刘邦,由此追溯到最早的刘氏的源头,有一个重要的刘氏祖先值得一提,他就是有名的专门以豢养龙而出名的刘累。自刘邦开国之后,刘氏历代的能人巧匠、帝王将相可以说史不乏书。
经历了春秋时期的大变革以后,人们对姓氏的贵贱已经有了一种不同的认识。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陈胜就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生下来就是高贵的吗?就是龙种吗?人们开始对血统的高贵论产生了疑问。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姓氏研究专家窦学田认为,贵姓和贱姓在很大程度上有一个对比的性质。有了贱姓,贵姓就更突出了,有一个历史的认识过程。
“这也有一个历史认识的过程。原来老百姓没有姓,早期所谓“百姓”就是“百官”,普通老百姓没有姓。到了奴隶制社会末期封建社会初期,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老百姓慢慢可以有姓了,而过去有名没姓。但是那个时候特别是贵姓和贱姓分得很清的。贵姓家族一般都是有权有势。当权者是贵姓,底层的贱民的姓就是贱姓。谁是贱民啊,一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他们被认为是干下贱的活的,是出苦力的;还有就是受惩罚的人,包括犯人。我们谈的贵姓和贱姓在很大程度上有一个对比的性质。有了贱姓,贵姓就更突出了。贵姓本身是客观存在的,像国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姓就是凌驾于万人之上的姓氏。”
回溯姓氏的文化,其实就是了解一段历史。两汉400多年,之后就是三国鼎立。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拥有一个贵姓,其实是非常了不得的。像刘备,虽然本人也很有才干,很有理想抱负,但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群雄并起的年代,仅凭自己的才干、能力是很难出头成就一番大事的,所以尽管刘备自己家境贫寒靠做手工和小买卖谋生,但他拥有一个当时的“贵姓”姓刘,而且是汉朝宗室中山靖王的后代,有皇族的血统。在那样一个历史年代,这一点非常具有感召力。他是刘氏皇族的血脉宗亲,所以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都死心塌地跟着他打天下。
三国之后的魏晋南北朝,魏指曹魏,曹魏的军事大权掌握在司马懿父子的手中,结果司马氏干脆就篡位称帝了。称帝的是司马炎,“司马”这个姓原来本身就是一个掌兵权的官名,后来演变成一个姓。而北朝当中值得提一提的是北魏拓跋氏,北魏是鲜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政权,古时候又称代国。拓跋氏南迁到洛阳后,觉得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程度没有当地中原汉族发展得好,所以就强力推行汉化,利用行政命令来强迫族人统统改成汉姓。拓跋氏都改成单姓“元”。这说明了中华民族在历史当中有几次草原游牧民族跟内地农耕文化交融的过程。因此,可以说“中国”这个概念不仅仅是汉族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概念,它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包括了五六十个民族,在姓氏文化上这一点也非常突出的有所表现。
南北朝之后的隋朝的杨姓、唐朝的李姓、宋朝的赵姓、元朝的孛儿只斤、明朝的朱姓以及清朝的爱新觉罗都是国姓,也就是所谓的贵姓。其实,除了帝王之外,其他的贵族官僚也享受一定的特权,所以每朝每代都有除了国姓之外的一些贵姓。
另外,少数民族同样也有贵姓。少数民族中也有在文化上、经济上、政治上拥有主动权和占据着统治地位的阶层,同样也形成一些贵姓。历史上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在南北朝的时候,北朝的好几个政权都是少数民族政权。他们的一些姓氏也随之成为国姓,比如元姓是由拓跋氏改的,拓跋氏就是北魏的国姓。其他像慕容、宇文,都曾经是国姓或贵姓。到宋代的时候,和赵宋同时并立的还有一个契丹族建立起来的辽政权。辽的国姓是“耶律”。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灭辽后,“完颜”成了金朝的国姓。现在还有完颜氏这个姓。这些都是王族姓,要改成汉姓的话,就是“王”姓,或者“汪”姓。
除了国姓、贵族官僚之外的贵姓,像孔子、孟子这些圣贤人,他们的姓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一直都是贵姓。这些所谓圣贤姓,实际上是个政治产物。孔老夫子当初创立儒家学派的时候,仅仅是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当中的一家,所以那时候并没有什么特殊地位。到汉代的时候,“罢黝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被推崇到最高地位。
其实,在民间也有很多姓被大家尊为“贵姓”的。在老百姓当中,各行各业中都有自个儿本行业的“贵姓”。北京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前门外门框胡同,有一家卖豆腐脑的,姓白。他有一个徒弟姓马。后来姓马的另立一支,另外开了一家店。结果老白家跟小马家的豆腐脑全北京城有名,被称为“南白北马”。
回顾中华民族姓氏文化的历史源头,对我们认识社会、学习历史是有帮助的。但是不能把姓氏当成一种精神崇拜,更不能当成一种血缘、门阀的制度。在阶级社会,掌握了政权的、掌握了经济制动权的阶层是显姓、贵姓,可是也有人偏偏反对。大诗人艾青本姓蒋,不姓艾,是浙江金华人。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掌握了政权,有很多人都想跟蒋介石拉亲戚、认本家。艾青由于从事进步的文化运动,被抓起来了。他在狱中拿起笔来,“啪啪”在自己的姓氏上打了个叉,说我不姓“蒋”。草字头下面一个叉,念“艾”字。艾青的“艾”,就是这样来的。艾青改姓这个故事,有助于人们理解怎么样来对待门阀姓氏。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