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县马楼乡沙渚汪村74岁的老农林三甲,收藏着一套《闽鲁豫林氏近支宗谱》,共12卷。日前,记者到林三甲家采访,翻看了林氏家谱,了解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林姓资料。
林姓始祖是比干
《闽鲁豫林氏近支宗谱》序言中说:“溯林氏得姓,自殷太师比干为纣所剖,夫人陈氏有娠,逃长林石室,逾月而生子,曰泉。及周武王克商之后,封太师之墓,寻访其孤,得于长林之中,因其所居,赐姓曰林,改泉为坚,封为三监,食采博林,为西河郡。历传至秦,子孙并居各地,至尊公。西汉元部元年,为太子太傅,汉分齐地,置济南郡,尊公食邑於此。林氏之望族於济南,自尊公姓也。”从这段序言中可以看出,林姓系赐姓,鼻祖应是比干。
“无林不张榜、无林不开科”
据林三甲介绍,鲁山县沙河南马楼、河一带姓林的,祖先叫林顺,老家在福建。相传,明朝时期,福建厦门林姓众多,当时有“无林不张榜、无林不开科”之传说。厦门有一莲坑,在莲花盛开的季节,如一坑之中只开一朵莲花,林姓当年准有一人考上举人,如开两朵,林姓必有两人考上举人,莲花开得越多,林姓中举人越多。有一年,一坑莲花全部开放,预兆着林姓学子将全部考上。林姓老祖妈(老奶奶)一看莲花全开,万分高兴,命族人搭台唱戏,提前庆贺。恰巧遇上主考坐轿路过此地,见人山人海看戏,问因何事这么高兴。有人答,“这是林家庆贺子弟们中上举人了”。主考闻言大惊,心想,考试还没进行,他们咋知道考上举人了?真是聪明过顶了。考试开始了,主考要给林姓难看,凡姓林的学子一个不选。他将林姓学子的卷子全部捆在一起,看也不看,扔在了顶棚上。张榜公布中举名单时,需主考亲笔点榜,可主考拿起笔要点时,突然中风,话不能说,手不能动,手指顶棚干看,说不出一句话。众人傻了,这是咋回事?外边一群学子还等着看榜呢,可榜又贴不出去。愣了半天,有人去到顶棚,一看,上边全是林姓子弟的卷子。有人建议,将林姓子弟一个不留全选上。一句话,主考的中风猛然间好了,他此时方知这是天意,遂命重新写榜,将林姓学子一个不留全选上了。从此,有了“无林不张榜、无林不开科”的传说。
林氏扎根鲁山
清康熙三年(1664年),福建厦门人、时任总兵的林顺,率部投奔朝廷,受到清廷招安,被安排驻守在福建海域。后清政府认为,林部留守海域弊多利少,有碍国防安危,主要是怕他们有风吹草动再反叛清廷。考虑再三,康熙七年(1668年),清廷调派该部到河南鲁山屯垦。总兵林顺奉旨,带领43名将官及其眷属,连同806名士兵,从福建同安(今金门)出发,晓行夜宿,风餐露宿,千里迢迢来到了鲁山县沙河以南的马楼、河平原地区屯垦。林顺故后,葬于现马楼乡政府西公路北的田里。林顺有一侄子叫林兴珠,字伯友,随叔父一同来到了鲁山。其后林兴珠奉旨出征。清朝政府安排林顺这批官兵到鲁山屯垦,职级不变,建制不乱,其目的,就是一旦有战事,还能将他们拉得出,替国家效力。果然,真有这样的机会。屯垦将士出兵征罗刹就是极其典型的一例。
出兵征罗刹
罗刹并非地名,其具体地址是雅克萨。雅克萨位于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交汇处。从17世纪中叶开始,俄国不断入侵中国东北边境,在雅克萨等地筑城据守,对边民进行残忍的烧杀掠抢。顺治七年至十七年(公元1650年至1660年),沙俄帝国在雅克萨一带的侵略甚嚣尘上。1658年7月,清兵设下埋伏,终将侵略军赶到了黑龙江中下游地区,但他们仍然占领着黑龙江上游的尼布楚城。1665年,俄军重占雅克萨城。由于俄军红须、蓝眼,凶狠残忍,人们将他们称为恶鬼般的罗刹。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正月二十七,康熙皇帝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用武力驱逐沙俄侵略者,下旨命林兴珠率兵前往。当时,清廷兵部对出征罗刹召开了专门会议,从林氏宗谱中记载的“兵部议会稿”中可以看出,连林兴珠跟役10名都定得清清楚楚。这次出兵,林兴珠率副将3名、参将3名、游击2名,连同其他负责人共20名官员,兵丁是由河南、山东、山西三省选调的,计380名,出征人共400名。能征善战的林将军,告别妻儿,迅速进京面圣,准备征剿罗刹。
林兴珠不但勇猛过人,而且办事还心细如发。从他所记的《进征罗刹路程》中,可见他心细的过人之处。林三甲老人保存的12卷林氏宗谱的第10卷,记载的全是出征罗刹的内容。从奉旨到京,林兴珠将每天活动全用日记形式记录了下来。有时一天只记一句话,但内容很详细。诸如当天行军多少里、路过什么地方、这里什么情况,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日记一天接一天,天天不漏,其中对攻破雅克萨记录的较多。现在保存的这些日记,是林将军后人根据将军当年所记,又重新誊抄下来的。这些日记,对研究当年征战罗刹、夺回雅克萨城,完全是第一手资料,真实、可信,是极其宝贵的历史材料。
接受康熙检阅和赏赐
康熙皇帝对这次出兵雅克萨极为重视。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二月初一,林兴珠率河南、山东、山西藤牌官兵及出征罗刹的全部将士,到北京玉泉山见驾,受到康熙帝接见。经皇帝批准,参战副职提为正职。崇高的礼遇,使参战官兵备受鼓舞。初三,全体出征官兵接受皇帝检阅。玉泉山校场上,战鼓鸣、刀枪寒、盔甲亮、军马壮,400名官兵威风凛凛,杀声震天。康熙帝检阅后非常满意,特赐宴慰问全体将士。并命侍卫传旨:你们着实为朝廷出力,回日俱现任,特用你们。皇帝为激励征战将士,还为每人发了赏银。将军赏银100两,总兵每员赏银50两,副将每员赏银40两,参将每员赏银30两,游击每员赏银20两,兵每员赏银2两。真正是按级别发奖金,按职所得,多少不等。皇帝又是接见、又是检阅、又是赐宴、又是发赏,出征将士的斗志高昂到了极点,恨不能插翅飞到雅克萨,立马挥刀建战功。按理说,一场区区小战,不必小题大做,可康熙帝把战前思想工作却做到了家。
在京休息3天。初七,全体将士收搭藤牌等事。初八辞朝,下午,400将士举战旗、驱战马,浩浩荡荡启程,当晚,行至通州下营。历史上有名的出征罗刹正式开始了。初九,将士们在通州领粮料,初十,日行80里至三河县。从林兴珠将军所记的出征日记中我们了解到,从初十到十六,每天行军都是80里。人要吃,马要喂,这样的速度确实不慢。二月十七,日行达90里,到达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林将军对过山海关写得较长,他写道:“过此关以外俱流徙者,出关数里,有孟姜女肉身庙,其庙面海,对着海中望夫山。庙内门联写的是‘秦王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年片石犹存’。诗联极多,不克悉记。但见长城两层,大沿山之高低造去,大是奇观。”看来,林将军还专门到孟姜女庙看过,并看得很仔细。尤其是对长城的描述,暗示了将军坚决驱逐沙俄侵略者、捍卫祖国领土不受侵犯的雄心壮志。从出征之日起,全体出征将士连一天也没休息过,可谓马不停蹄。三月初一到达皇陵,将士们特意拜谒了皇陵。三月十六,因运送粮草牛车陷入泥泞,前行不得,耽误行程,将士等待一天。征程多艰险出征罗刹,迢迢千里,况多是崇山峻岭,小道崎岖,征程艰险重重。
三月二十七,林兴珠所部过西北鞑子边门,这里是清朝与俄国分界之地。将军在日记中写道,“流涉至边门内,走过去俱是各类怪异之人,且国名甚多。深山荒地,水洼黑泥,人马被陷,日行不过数里,一日并不见人家,亦无人影,寒冷之处”。四月初二,因遍地无水,路势较好,日行军达120多里。四月十四到达唆罗国,河上无船,水势又急,将士们只好赤脚过河。行至澜江时,他们在浅水中下营,水中站立一晚,彻夜未眠。康熙帝对出征将士的确非常关心。四月二十五,差两员侍卫传旨:“各官下跪听旨,皇上问你们好!叫你们用心出力,回去俱有现官于你们做。”康熙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刻也没有放松,时时不忘给出征将士鼓劲、打气。各官叩首谢恩。
水陆夹攻杀敌寇
从二月初八离京出征,到五月十九看到零星沙俄人,整整百天。林军长途跋涉达万里。憋足了几个月劲、吃尽了千辛万苦的林兴珠和将士们,终于到达了作战地。五月十九当天,他们捉拿了4名沙俄人。又行几日,到达雅克萨城。所谓城,事实上也就是木房子,根本算不上什么城。沙俄侵略者依据当地木材丰富的优势,用重木垒造成城墙,城门是一方洞,高三尺、阔二尺,仅可容一人低头弯腰而入。城内有木塔,高十余丈,木屋层楼,盘转上下。城门外一水沟,沟外又加木栅,防守相当坚固。木屋用大木横砌,缝中塞以青苔,上用桦木皮或用木片遮挡。
林兴珠按照皇上旨意,五月二十三先招抚,劝其投降,可侵略军闭门不出。二十四,林部开始攻城,擒敌将6员,并水陆两用,四面围攻。当夜,林兴珠命都督王国忠、副将黄伟、参将蔡盛,率兵越三重壕沟,直逼雅克萨城下,并堵住了要口,防敌黑夜突围。五月二十五黎明,总攻开始,用炮火打伤敌人甚多。都督王志、参将蔡盛、游击张天命请命先锋,堆柴于城下,准备用火烧城。一座木头城,若用火攻,顷刻间整个城就会变成灰烬。见大势已去,奔逃无路,敌头目伊立喀于中午领众举手投降。征战罗刹获得大捷。
五月二十六,林兴珠向朝廷上奏,报告攻克雅克萨获得大捷战况。六月初六,上奏到京。六月初二,林部开始凯旋。一路打着得胜鼓,唱着得胜曲,于九月十三到京交旨。这次出兵罗刹,历时7个月。征剿罗刹之战,写下了中国军队抗击侵略者的光辉一页。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九月,俄国政府遣使求和。清朝派索额图赴尼布楚,与俄签订了划定边界的《尼布楚条约》。罗刹之战,彪炳史册,令国人扬眉吐气,为《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林兴珠因征战罗刹有功,后任直隶保定府参将。其他官员和兵士也都获得了朝廷赏赐。岁月沧桑,往事如烟。300多年过去了,厦门林姓在鲁山繁衍生息了15代。据林三甲老人介绍,他是林家第十一代传人。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