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5-09-16178个姓氏讲述迁徙故事

来源: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 作者:王世强

    南昌县历史悠久,人口迁移频繁,每年前来该县寻根问祖的海内外人士多达五六十批,但因史志材料缺乏,总有部分人不能认祖归宗,抱憾而回。为开发地方人文资源,深入挖掘、抢救南昌县姓氏资料,该县历时7年九易其稿完成《南昌县姓氏志》,于7日正式发行。江西省谱牒研究会会长王炯尧认为,此书对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积极作用。

 

  背景

 

  每年大批人士到南昌县寻根问祖

 

  为了帮助喻渭蛟一家找到祖籍地,南昌县史志办副主任喻德琪根据有限的线索,查询到喻渭蛟的祖上是由南昌县迁移到浙江桐庐的,但这些线索无法确定其祖籍地具体在哪个乡镇。近段时间,喻德琪通过收录各种资料及实地调查,发现喻渭蛟的祖籍地在银三角敷林村委会喻家村。

 

  据悉,南昌县每年都会接待大量来此寻根问祖的人士,多则五六十批,少则三四十批。据喻德琪介绍,这些寻根问祖的人士既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甚至海外的,其中以湖北、湖南、四川最多。究其原因,源于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事件。

 

  根据现有的移民资料,“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运动至少可以上溯到唐朝,一直延续到清后期,时间跨度达一千多年。期间出现过两次迁移高潮,一次是元末明初,一次是清初。两次移民运动促使部分江西人不仅迁往湖南、湖北,而且还继续西行到了四川、陕南等地。

 

  “当他们来南昌县寻根问祖时,都只能从《县志》、《地名志》中查找线索,但因这两志所载史料有限,往往要花费大量人力、精力才能帮寻根问祖人士找到祖籍地。当然,也有部分人不能认祖归宗,抱憾而回。”喻德琪说,随着城镇化不断推进,南昌县开始进入大拆迁、大建设时期,东新乡、富山乡、银三角、莲塘镇等地部分村庄将因集体拆迁而“消失”,一些根土文明亟须保护。

 

  7日,《南昌县姓氏志》的发行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

 

  解读

 

  南昌县姓氏志记述178个姓氏

 

  据介绍,《南昌县姓氏志》一书客观地记述了南昌县178个姓氏的图腾、渊源、入县、分布、繁衍、迁移的基本情况;收录各姓氏知名人物;介绍各姓氏宗祠、谱牒等代表性文物。该书150多万字,收录珍贵的历史、现代照片近百张。

 

  喻德琪告诉记者,南昌县政协、史志办在2007年就已经开始筹划姓氏志事宜,在500多名史志爱好者的热情参与下,历时7年九易其稿完成,是南昌县建县以来第一部由政府专业机构编纂的姓氏专志,也是南昌县一部大型文化典籍。

 

  姓氏志比县志更接近大众

 

  据介绍,《南昌县姓氏志》的编撰,需要对中国姓氏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姓氏学涉及的家族血缘史、民族交融史、姓氏源流史、人口发展和迁徙史,以及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语言学、民俗学、地理学等诸多学科进行研究,因此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这本姓氏志不同于农村的家谱。它是南昌县的‘大家谱’,而且比《县志》更接近于大众。”喻德琪说,南昌县所有人、南昌市部分人甚至部分省内外人士都可以从中找到与自己相关的姓氏渊源及繁衍情况,可读性很强。

 

  很多姓氏从周边县市迁入

 

  记者翻读《南昌县姓氏志》发现,虽然南昌县紧靠省会南昌市,区位优势明显,但在姓氏的发展方面并不占优势。相反,南昌县的很多姓氏(如袁、漆、钱等等)是从周边或邻近的县市迁入的,如丰城、新建、高安、永修、奉新、进贤等县市。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喻德琪分析,这与南昌县的地理特征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分不开。因为南昌县地势较低,水网密布,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人们改造、战胜自然的能力有限,地势低洼的地方也就成为不宜居之地。

 

  另外,通过研读《南昌县姓氏志》,大家还会发现,南昌县经济社会发展大概的轨迹是由南到北进行的,千百年来人们由丘陵地带向低洼地带不断移居。

 

  万氏熊氏等族人曾迁往京广

 

  喻德琪介绍,《南昌县姓氏志》记述时限,上限不限,追溯各姓氏起源,下限基本断至20097月。书中排在前十位的大姓为万、李、刘、熊、胡、涂、罗、陈、黄、徐。其中,南昌县徐姓多为徐孺子(东汉时期著名的高士贤人,经学家)后裔。

 

  在这十大姓氏中,万氏族人有迁往广东、北京等地的;熊氏族人有迁往陕西、四川、广东、上海、江苏、湖北、吉林等地的;李氏族人有迁往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辽宁、新疆、四川、云南、湖南、湖北、台湾等地的……另外,上述十大姓氏迁往南昌市等省内其他地方的也不少。

 

  不常见姓氏人口大多不超10

 

  记者翻读时还发现了一些平时不常见的姓氏,如别、回、支、扶、戈、公、勒、篮、符、古、过、奉、简、崇等,这些姓氏的人口大多不超过10人,别姓只有4人,是由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迁入南昌县的;回姓也只有4人,是随母改嫁由东北而迁入的;戈姓5人,由抚州市迁入。公姓人口相对较多些,有538人,已传30世。

 

  记录70多位重要历史人物

 

  这本姓氏志中罗列了70多位南昌县重要的历史人物,古代有徐稚等洁身自好、知人善任的官场典范,谱出《滕王阁序》中“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千古美谈;有朱耷等学识渊博、名动天下的文人墨客,“八大山人”的传说代代相传;近代有邓迈等英勇抗日、献身祖国的民族英雄,又有雷大俅等毕生致力于祖国建设,投身于医学、物理学、建筑学等各个领域的学科人才。

 

  意义

 

  对继承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

 

  据悉,《南昌县姓氏志》是我省官方修订的第一本以姓氏为主的地方志书籍。江西省谱牒研究会会长王炯尧是江西省内姓氏文化研究的权威人士,他表示,姓氏是血缘的标志,其内涵是国家的根基、文明的曙光。“有家才有家族,有家族才有国家。因此,有了姓氏,文化传承才有依托。”王炯尧说,绝大部分姓氏族谱都有家规、家训,这其实也是社会风气、公民道德的源头。

 

  “江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移民中转站,而南昌县是其中一个典型。南昌县很多姓氏是从中原迁入,他们为南昌城开发乃至赣鄱平原的开发都作出了突出贡献。”王炯尧认为,《南昌县姓氏志》的出版发行,探讨了民族的起源、分布、繁衍等,对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延伸

 

  南昌县欲借姓氏志打亲情牌招商

 

  另外,《南昌县姓氏志》还附有人物简表(在世人物,南昌县人或原籍南昌县),所收录的人物涉及社会各界。政界方面,县外的为副县级及以上人员;军界为副团级及以上人员;教科文卫等界为正高级职称及以上人员;其他的包括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省部级以上先进人物和社会名流。但唯独没有收录商界人士,喻德琪对此解释说,编纂期间曾考虑过将南昌县籍商界人士收录其中,但因无法界定标准,故未收录。虽然如此,但南昌县仍然希望能借这本姓氏志为该县的招商引资及经济社会发展打出一张有分量的亲情牌。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