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5-09-16家谱文化借重修寻找位置感

来源: 人民网-江南时报 作者:王 文

  家谱热本来不会太吸引眼球,但加上名人两字,就身价百倍了。最近的名人家谱事情有两桩:一是据称秘藏两千年的柳下惠家谱出现,柳氏柳夫人真人现身,“坐怀不乱”典故似乎要改写了。另一是孔子后人重修家谱,由于后人太多,有人提出要DNA验证。

 

  重修家谱到底有多少价值?有人说,热衷于此除了说明中国人的繁殖能力之强外,也显出依附名人家谱自高身份是某些人热衷的阿Q式行为;有人说,它的真正意义在于研究一项学术和民间的历史;而专家则表示,重修家谱可以延续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掀起家谱“文化复兴潮”

 

  个案一 “柳下惠传人”:家谱文化是民族复兴重要部分

 

  一篇《中国家谱文化复兴宣言》,发表在716日的中国博客网上,引来了颇多的关注。发起人是号称柳下惠子孙柳铸的第27代传人的柳哲。

 

  柳哲的成就是编修和研究柳氏家谱。在他的考证下,柳氏家族起源于黄帝,柳宗元、柳公权、柳永等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都是柳下惠的后人,他还有一件得意之作:他整理出了柳传志的祖宗数十代,查出柳传志是黄帝、柳下惠、柳永的后代,写了一篇《柳传志先族谱系探源》,还理出一个《柳传志先祖谱系行传》。

 

  “今年是‘和圣’柳下惠诞辰2725周年,我们准备组织一次公开的纪念活动,包括很快要出柳下惠的纪念书籍,做网站等等。”柳哲说。柳哲有一个论调“家族文化在我看来,毫无疑问是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他还说,家谱文化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很重要的一部分。

 

  个案二 “包拯后人”包声侠:包公文化成品牌

 

  在湛江徐闻县,记者得知当地有个包宅村,徐闻县的旅游局副局长包声侠,正是包拯的第33代子孙。这个包宅村有一千人,全村人都是包家后代,蔚为大观。

 

  包宅村通常是在清明节和正月十三祭祖。一到那时候,全村人,包括有亲戚关系的、嫁到外村带着孩子的女子都回来,在一间1923年建的私塾里举行仪式,祭包公、祭神。

 

  包声侠说,自己正在头疼的一件事,就是一定要修一个完整的家谱。在他的计划中,今明两年内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起来,而且,包宅村还想搞一个4米多高的包公塑像,建一个包公祠。

 

  现在,包宅村已发展成为一个风景优美的生态旅游村了,包氏后人这个身份,也给这个旅游生态带来很大的帮助。“我们要打包公文化品牌,还要打革命文化的品牌。”包声侠说。

 

  个案三 “方孝孺后人”何俊:生者姓何,死者姓方

 

  今年的730日,是方孝孺南京殉难603周年。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因忠于明皇朝建文帝而忤明燕王朱棣,最终遭灭门之灾,他有否留下直系后裔一直是个历史谜案。而今天,来自黑龙江某所大学正在念新闻系的大学生何俊告诉我们,他就是方孝孺的第23代后裔。

 

  何俊说,方孝孺的第三个儿子方圣其实逃过了死劫。后来,方后人为了避开皇帝的追杀就改姓何了。于是,方家一族立下的一个规矩“生者姓何,死者姓方。”现在,方家后人主要集中在庐江和合肥,其中,庐江共有一两千人。

 

  何俊大学快毕业了,他想继续做方孝孺的谱系研究。现在,已经有一套从4700年前辕轩时期、方家第一代先人方雷开始写起的《方氏全族总谱》正在编了,已经整理了10年。何俊在负责编写方孝孺在庐江方面的族谱,修完这一部分后交给编委会。

 

  “家谱重修热”背后的动机

 

  质疑一:“柳下惠坐怀不乱”值得考证吗?

 

  柳哲研究家展示柳氏家谱,证明“柳下惠坐怀不乱”只是历史虚构,其实很无聊。就算“柳下惠坐怀不乱”只是一个历史故事,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其实作为一个考证出柳宗元、柳公权、柳永、柳传志是柳下惠后人的研究家来说,这样的研究成果也很正常,其实他的目的压根就不是让人相信“坐怀不乱”的典故为虚构,而目的只是要人们留意到他的祖上的事迹。

 

  质疑二:同一姓氏不一定有血缘关系 谁才是真正的孔子后裔?

 

  中科院遗传与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袁义达经过多年的调查发现,一个大姓可能有上百个来源,比如说中国第一大姓“李”,有些是来自“嬴”姓,有些是来自“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分赐给了开国元勋,甚至在后魏时期,鲜卑的复姓也有改成“李”的。由此李姓才逐渐发展为中国第一大姓,姓氏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同一姓氏的人之间并不一定都有血缘关系。

 

  随着历史发展,孔子嫡系子孙延续了两条发展线路。曲阜是孔子的故乡,但南孔的所在地衢州,也是孔子嫡系后裔的圣地。因此南孔和北孔究竟谁是孔子的真正后裔,也是孔姓家族包括其他人在内一直在争论的事情。

 

  质疑三:名人家谱让后人很风光 挤破头也要进去

 

  柳研究家不但考证出柳宗元、柳公权、柳永是柳下惠的后人,同时也是他的祖先,更考证出柳下惠的祖先是黄帝,这样的成果想必是让他飘飘然的。同样,孔子家谱重修反映出来的骤增的180万人当中,肯定也有很多人对已成为圣人后裔而感到自豪。这也许就是他们强烈要求验DNA认祖先背后的动机吧!此外包公的后代以包公家谱打造旅游品牌,这已经带来实质上的利益。还有方孝孺的后人借方氏来宣扬家庭,也带有很强的功利目的。

 

  专家:国家不赞成也不反对

 

  受访人王大良,史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主要从事姓氏民俗研究。

 

  记者重修家谱值得提倡吗?

 

  王大良重修家谱可以延续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有相当一部分人片面强调亲族关系在整个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以亲族联络为名拉帮结派,形成超越地方基层组织的小宗派。这已经完全背离了复兴家谱文化的初衷。

 

  记者你对于重修家谱、复兴家谱文化,态度是有所保留的吗?

 

  王大良虽然国家也提倡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并且亲族适当地加强联系有助于社会稳定,但是不赞成借宗亲联络之名拉帮结派。国家在这方面,基本上是不提倡,也不反对。

 

  记者目前有些人富裕起来之后,纷纷希望与社会知名人士“连亲”,你认为这种行为与重修家谱复兴家族文化的行动有什么区别?

 

  王大良二者在本质上不同。其实家谱不过是一个符号,真正重要之处在于这一符号背后的文化认同。这与某些打着亲族联络的幌子做等而下之之事的人显然是不同的。

 

  记者你认为目前我们已经整理出的家谱资料可信度有多高,其中是否有些东西没有借鉴保留的价值?

 

  王大良家谱记载了整个家族的谱系、历史等等,但是限于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也含有一些牵强附会、以偏概全的东西,但我认为留存家谱重要之处还在于它承载的文化意义。

 

  记者重修家谱在中国历史上不止一次发生,你认为当今重修家谱和从前有何不同?

 

  王大良首先从指导思想来说,以前的出发点是认祖归宗,强调观念上的意义,而现在更多地倾向于它的实际作用。其次具体内容,比如,过去修家谱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强调生男不生女,而随着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这种观念显然是要被抛弃的。还有形式方面的变化,今天重修家谱加入了很多新时代的特色,在体例、编排等等方面都和过去不同。

 

  历史的真相:

 

  家谱并不可靠

 

  早在唐朝灭亡以后,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和社会动荡,传世的家谱几乎丧失殆尽,以至宋代时就已很少能见到旧谱,许多家族的世系也因此断了线、失了传。流传至今的古代家谱,大多是明清两代纂修的。明清时还出现了专门替人伪造家谱世系的“谱匠”,利用事先准备、不具姓氏的通用家谱作为“道具”,每当有人延请修谱,填上姓氏即大功告成。不但如此,中国历来的王朝更迭,社会的动荡,更使拥有一份绵延千年、完完整整一目了然的家谱并不太可能。在家谱的断裂处,残缺处,正是后人得以凭借想像力补上的部分。

 

  观 点

 

  家谱攀亲

 

  就是一场闹剧

 

  导演们可以说“我的摄影机不说谎”,可是,决不会有人敢说,“我的家谱不说谎”。

 

  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虽是史类文献,事实上,家谱的要旨和核心就是在于要隐恶扬善,蒙蔽真相。古代的家谱纂修,出于抬高家族地位和声望起见,在追溯先祖时,必然要上溯到一个名人或皇帝方才罢休,哪怕是冒认攀附也行。来自鲜卑的地主豪强李世民为了附会自己是老子的后人,把道教立为唐代国教;出身草莽的朱元璋为了与朱熹结下亲缘关系,抬高了理学的地位。而且,出现了凡是姓范的必是范仲淹的后代,姓王的都是王羲之后代的现象,而历史上的坏人都是既没有祖先父母,也没有子孙后裔的。

 

  如果家族历史上出过什么著名人物,受过何种褒奖,为家族争光者,家谱纂修都要大写特写。妇女在家谱中没有地位,但如果是节妇、烈女,受到政府褒奖,立了牌坊,则被视为全家族的光荣,家谱上要专辟一处详细书写。如果家族中有不肖子孙,则一般采用除名的方式。可见,修家谱,也只是话挑好听的说,柿子拣软的捏。不过,正像作家纪伯伦所说的“我说的话有一半是没有意义的,我把它说出来,为的是也许会让你听到其他的一半。”即使有虚假,但是,它记载和镌刻了太多历史的片断和细节,记载下来,是因为我们毕竟可以能通过它看到不撒谎的那50%。这非常重要。

 

  是否可以通过修家谱来起到一个粘合剂的作用?对于个人来说,多一种相亲近、相攀认的理由,多一个与更多人交流沟通的方式,毕竟是一件好事;作为一个民族来说,多一些都是炎黄子孙的心理暗示,也未尝不可。可是,也仅限于此。13亿人的最上游都与炎帝、黄帝、蚩尤有关,每个人的同宗都有几百万上千万人,那么,这种同宗对于真正的连接人际关系的意义也就被无限稀释了。再通过同宗来攀亲,未免就是一场闹剧了。

 

  那么,就把修家谱当作一项学术和民间的历史来研究来探求吧。它会让一些人在这里找到乐趣,让另一些人在这里找到安慰。这也不失为一种价值。侯虹斌

 

  链 接

 

  孔子家谱全面

 

  将女性纳入后裔

 

  对女性持轻视态度的孔子可能不会想到,2500多年后他后裔中的女人也被列入了孔子家谱。目前正在进行的孔子世家谱第5次修订,全面将女性孔子后裔列入家谱。这在孔子世家谱修订史上尚属首次,在中国家谱修订史上也十分罕见。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刘示范教授说:“孔子女性后裔入谱在有着重男轻女传统的中国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