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来,周氏家族诞生了多位有识之士,在清朝其后人还曾被赐予“明经第”赞扬其为书香门第,后人们也敬遵先祖留下的族规与精神,成一方之大姓。
周氏后人对祖辈留下的史料精心保管,在保平村里记者还看到一本破旧的小册子,这几张已经发黄破碎的小本子是周氏家族在民国十三年编修的家谱,周家后人小心翼翼地将家谱一页页慢慢翻开,展示里面的内容。用毛笔誊抄的家谱上还能清楚地找到周丕承、周世昭等先人的名字,并详细记载了他们的生卒年月、官职履历。
虽然远在天涯之南,周氏家族也积极参与各地周氏宗亲的交流活动,就在今年5月31日,村子里的几位周氏后人还作为代表参加了世界中华周氏宗亲联谊会总会海南周氏联谊会的活动,长长的合影里都是周氏后人,无论身在何处,相隔多远,他们始终紧密团结在一起不忘先祖。
在周氏家族之中也一直流传着一份周氏家训,家训上写道“远地河南临汝一带望族汝南郡,出自姬姓皇帝之裔始祖周文王”,道出周氏的最早起源与先祖出处,几百字的家训中开篇便写道: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提醒后人要以孝为先,对父母、兄弟、亲族要尊敬、团结、友爱、和睦相待,对朋友、老师则要尊师重道,将心比心,善待他人,对金钱财富不能利欲熏心,而是道义为重,并提倡后人要努力读书,有着一字值千金的道路。
周氏后人周凤翎告诉记者,这个家训并不单单是周丕承一脉的家训,而是整个全球范围内周氏家族的家训,这是提醒每一位周氏后人,即使是在天涯海角也不忘本家之家训。
周氏各公支派序中也具有着特殊的寓意,如周训之子贤明后人,其支派的位序就为,“丕祖贤德,可道周殷,开元有子,定以庆祥,凤麟家瑞,名列显扬。”这些词语中都既点出了先祖之名,又包含了先祖对后辈的殷殷期望。
周凤翎家中祖辈曾得到清代赏赐的“明经第”牌匾,其先人还特地修建了一个门楼悬挂该牌匾,家中更是以此为荣,虽然历经多年动荡遭到损坏,但家中也始终遵循着书香门第的传统。周凤翎自己也是一位大学毕业生,现在在贵州、海口两地创业开办了一家网络公司,其父亲虽然因时代因素未能读大学,但却写的一手漂亮的书法,每年的春联都是老先生自己手写。
他的爷爷在民国时期则是一位校长,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文化人。从他们一家身上便可看到周氏家族对于教育的重视,不仅如此,据了解,周家巷里的老人们大多写的一手好字,家中贴的对联都是由他们自己创作并书写,传统的手写春联贴在百年的老屋之上更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在过去,周氏也有着一座自己姓氏的宗祠,但在文革时期“破四旧”遭到毁坏。周氏的后人也一直想要恢复自家的宗祠,以纪念自己的先祖与先人,对于周氏文化研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周氏众多后人的捐资努力之下,2014年4月13日,选定了保平村一块风水宝地为周丕承公宗祠奠基,预计将在年内完工。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