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5-09-10从文化层面探析谱牒档案文献的社会价值

来源:华夏谱志联盟

    彝族家谱档案文献记载了整个彝族的生命史,不仅记录着彝族的起源、迁徙的轨迹, 还包括了彝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是彝族人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彝族家谱档案文献功能的研究,对推动家谱文化在彝族的发展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文化功能的角度,探析彝族家谱档案的特殊社会价值。

 

一、彝族家谱档案文献形成的历史文化特征

 

    彝族家谱主要的功能是让族人可以由此寻根,故此它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古代彝族先民利用了父子连名的方法来记录。在原始的社会中,多以男性为主,亦表现出古代父系社会制度。当彝人氏族在分衍出另一支族的时候,其男性的当家主事者便是该新家支的始祖。同时亦是该新氏族的名称。确定了氏族的名称后,其男性子孙便由此开始使用父子连名的方法,让世代交替地流传下去,形成氏族谱系和宗族谱系。具有以下几点历史文化特征:

 

(一)彝族家谱档案具有原始性特点。

 

    彝族家谱是以记载一个彝族人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重要原始文献 ,具有特定的历史记录性质。彝族家谱档案中的每个姓氏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大致包含姓的来源 、迁徙、发展 、变化等内容,是考察其家支家族横向纵向变化的真实性材料。

 

(二)彝族家谱多以口耳相传。

 

    古代彝族大都是文盲,文化水平不高,用彝文书写的家谱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大部份彝民都不懂彝文,而懂彝文的大多是贵族和毕摩,因此,口耳相传变得是唯一可行的方法了。因为没有正确的文字记录,各家族口传家谱时,难免有错。因此多少都会造成彝族支系家谱有不同程度的错漏纷争。在口传家谱时难免出现漏代、添代和错代现象,产生家族、家支的家谱不能准确衔接,甚至出现错接和误接现象。

 

(三)彝族家谱以父子连名制谱写。

 

    在彝族的旧社会中,一直都是父权至上。父子连名制便是这父权的代表,这除了反映父权外,同时亦为了保证父系的血统纯正。因此谱牒上只记男性的名字而不记女性,在计算家族人口时,女性是不被计算的。因此,在彝族家谱中看不到家族女眷。

 

(四)彝族家谱中家族关系结构完整、分枝明细。

 

    从古代到现今,彝族家谱都以家支为主轴。由上而下延伸至每一个个体,旁支又衍生旁支,呈树枝分布状。每一个彝民都可弄清自己家族的历史,故谓彝族家谱是一部氏族史,同时亦是一部民族史。把大部份彝族谱牒结合在一起时,便能勾划出整个民族的历史。

 

二、彝族家谱档案文献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

 

(一)彝族家谱档案文献的文化凭证价值

 

    彝族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文化范畴。彝族家谱文化在彝族历史上是源远流长,已形成具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文化,对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都发生重要影响。作为彝族人民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记录,真实地再现了彝族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在彝族文化的历史变迁中能够起到独特的文化凭证作用。如《尼租谱系》记录彝族以“白勒”(黑头翁雀) 为图腾。这段记录不仅反映了古代彝族关于宇宙万物起源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亦为研究彝族祖先起源与图腾崇拜的关系以及彝族先民万物有 灵的宗教哲学思想提供了原始凭证材料,极具民族学价值和文化凭证价值。

 

(二)彝族家谱档案文献的史料价值

 

    彝族家谱是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缩影,彝族人通过家谱来确认其亲属关系,也是氏族制度内相互关系的凭证。在凉山彝族地区流传着一句谚语:“不会背诵父亲的系谱,人便不会认你;不会背诵舅家的系谱,亲戚就不认你。”这谚语说明了谱系在彝族生活上的重要性,是中国历史上一部珍贵的史学遗产,不仅对家族社会、家庭结构、婚姻制度、遗传与医学、人类文化学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在经济史研究、地方史志研究、历史学研究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1、经济史研究价值。彝族先民进入封建领主制社会后, 在经济关系上开始实行租税制度。除此之外,众所承受的沉重经济负担还体现在家族的重大祭祀活动和领主土目的各种红白喜事之中, 这彝族群在彝族家谱档案文献中有详细的记录。如《扯勒家支谱系》详细记载了该本族实行租税改制后的情况,为研究古代彝族宗教民俗情况和封建领主制经济下彝族群众所承受的各种经济负担状况提供了可靠档案文件材料。

 

    2、地方史志研究价值。彝族家谱记录氏族、家族历史,一般载有族源追溯、分支发展、迁徙经历、先人业绩、家训族规等等情况 , 因而 , 家谱可以成为地方史研究的重要补充。如《什列惹古系谱》对各彝族支系的迁徙发展历史有详细载录,对了解凉山彝族什列虎氏族迁徙路线和分宗发展提供第一手文献材料, 同时对研究古代彝族的世系源流、民族同宗意识和彝族先民图腾崇拜与生活环境的关系都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3、历史学研究价值。彝族家谱是在彝族家支制度下形成的,为了为了巩固传统的家支制度,彝人必须建立家谱来维系族群之间的团结。当氏族衍生旁支时,通过家谱便可辨明氏族或个体之间的渊源及血缘关系。因此家谱是代表着氏族与家族的历史,可以让族人追寻到共同的远祖。

 

(三)彝族家谱档案的现代社会价值

 

    彝人不管他在什么地方住,居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也不管他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入门墙,就在祖先的庇荫下发展壮大,家谱档案在吸引彝人后辈回乡建设自己家乡,增强民族凝聚力上发挥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家谱档案彝人寻根问祖时的独特作用。

 

三、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彝族家谱文化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

 

    探究彝族家谱档案文献的社会价值,是为了加深我们对家谱档案性质、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促进家谱档案工作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在特定的文化层面上,从思想认识、征集利用和管理开发等方面,进一步挖掘彝族家谱档案文献的社会文化价值,整合全新的家谱档案文化信息,充分发挥家谱档案文献的文化功能,加强家谱档案文献的学术研究与开发、利用。为此,我们应注重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文化意识,挖掘彝族家谱档案文献的潜在价值。

 

    拓展家谱档案文献的社会价值,客观上要求档案工作者必须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扩大档案工作的视野,增强档案工作的文化意识。多方面地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如可以采用举办家谱资料陈列展览、家谱学术研究等形式,使彝人真正认识到将家谱档案的重要性。档案工作者应有意识地收藏有彝族地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家谱档案,认真细致地进行编目整理,为研究彝族地区文化、经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提供原始资料。

 

(二)深入社会调查,做好彝族家谱档案文献的征集工作。

 

    彝族家谱档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一旦修成后就会随着整个家族的发展传承下来。民间老百姓把它视着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秘不视人,许多家谱档案的收藏者都不愿意将家族或家庭的家谱档案交给有关档案部门收藏,这就为档案部门的征集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此,档案部门一方面深入社会调查,积极地、主动地与有关部门协商,做好细致的说服工作,尽力求得收藏者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在征集的方法上应采取能收集的则收集起来,并加以登记;不能收集的,也要详细列表登记,做好有关收藏情况的文字记录。对于那些损坏较大的孤本、原件,应有计划的复制或拓裱,尽量把调查征集工作做得深入、细致。

 

(三)加强管理,开发利用家谱档案文献信息资源。

 

    家谱档案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它是通过家庭、家族这个窗口来反映社会发展的轨迹。因此要尽快开发利用谱牒档案信息资源。要加强管理工作,对散存在各个部门的谱牒进行适当集中,妥善保管。对部分仍保存在民间的家谱档案,要主动与收藏者联系,指导他们改善条件,尽量实现科学管理。对收集到的家谱档案则按照档案学的原理进行开发利用,按姓氏排列编制各种检索工具和内容介绍,按家谱记载的内容,依照族源、族规、世系、姓名、年代的分类来编写资料,并加以缩微技术处理,最后按照国家有关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计算机检索联网,实现家谱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使家谱信息更好地为史学、经济学、文学、民俗学等科研服务。

 

    总之,彝族家谱档案文献是彝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尽全力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彝族家谱文化,为研究彝族社会状况提供最原始的资料,充分发挥其社会价值。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