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发黄的书页,一个个繁体毛笔字,武汉图书馆的旧家谱展览为观众展示出了别样的民族历史文化,吸引了不少圈内人和爱好者。
这次展出的旧家谱有近百种,多是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刻本。最古老的一本家谱是1781年清代乾隆年间的裕后堂刻本的黄冈左氏家谱。民国三十七年述古堂活字本的黄冈彭氏宗谱,文字周边有装饰性的红色龙云花纹,上面写明:明代洪武初始迁祖彭体仁由江西迁来。而山东昌邑姜氏族谱上写着“始祖姜喜南宋时避乱从广西宁海迁来”。另外还有民国时的湖南尹氏族谱红印本、清代咸丰五年(1855年)的山东安丘赵氏族谱、清代光绪二十一年(1895)的湖北麻城李氏宗谱等。
据武汉图书馆馆长助理李静霞介绍,这些家谱是从汉口徐徐堂主人所藏的数千册旧家谱中选出的。家谱有关某个家族的历史,从中能反映出一个地方社会历史的变迁。因此,最近几年中国的许多图书馆都比较重视家谱收藏。目前,一本中国家谱(目录)大全的书正由上海图书馆主持、各省市图书馆参与编纂。
中国家(宗、族)谱,是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中为数浩繁的一种记载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其中蕴藏着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等方面的丰富资料,并含有大量可供海外炎黄子孙寻根认祖的线索。
中国家(宗、族)谱和与之共生的谱牒学,是伴随宗族及其制度的存在而产生的。汉、晋时出现了记载全国各宗族的“通国氏族谱”,以及今天仍然被广泛使用的宗谱、族谱、家谱。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苏洵编纂的《欧阳氏谱图》、《苏氏族谱》,奠定了后世私家修撰宗族谱的体例,标志着此种谱书的成熟。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