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5-08-05《陈氏宗谱》前言

来源:陈氏宗谱 作者:谱志
 

前言

    为光大中华民族之精神,坚持以德治国之方略,更好地继承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根据国家有关部、局关于编好《中国家谱目录》的通知要求,我们于2004年初组织力量着手修编本宗族谱,并定名为《陈氏宗谱》。

    修编《陈氏宗谱》是发掘民族文化遗产的需要。国家文化部、教育部、档案局《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198411207号文) 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待发掘的一部份,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俗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宗教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文化部办公厅 200127,《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办社图函[200129号文)中称: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情况 的历史图籍,它与地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对开展学术研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 起着很大作用。许多根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思乡之情日趋浓烈,他们也需利用家谱,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因此,修编好《陈氏宗谱》,也是对发掘和 弘扬民族文化的一大贡献。

    修编《陈氏宗谱》是为了后生搭建沟通平台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进入高度文明、高度发达的新时代,生活在本宗祖居地的后世子孙们,将纷纷跨入大学之门,从而 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去完善自我,去寻求新的发展领域。过去在祖居地连片居住、彼此了解的格局将一去不复返,若干年或若干代之后,流播在全国各地、全球各地 的后生们要追根溯源、莅临祖居地时,那时的《陈氏宗谱》,将是架起沟通平台的桥梁和纽带,是一部难得“工具书”。

    修编《陈氏宗谱》是实现全县续谱修志目标的需要。苍溪县原政协主席陈茂兴,为《苍溪县百家姓氏追踪园》,(设苍溪县武当山境内)收集史料,顺应历史发展客 观要求,亲自主持修编《苍溪县陈氏宗谱》,县内陈姓各支系要为之提供有价值的素材,修编本宗族谱也正是基于这一点。

    修编《陈氏宗谱》是实现本宗族人夙愿的需要。近年来,在本族内有很多知名有识之士、社会贤达,对修编本宗族谱早有期望,只因历史原因、经济水平和社会氛围 不足以开展这一活动;再者,自始迁祖入川至今,已经历了十五代,发展人口众多,居住分散,枝系甚繁,对于新编族谱也带来了一定难度,所以一直未能如愿。这 次新编宗谱是经本族有关人士提议、商讨,决定组织人员完成众多族人之愿望。

    为详实修编本宗族谱,让后世子孙一目了然地知晓自己支系房宗,本次新编《陈氏宗谱》,既尊重历史沿革,又坚持新的修编理念,本着严格遵循国家政策法令、奉 行男女平等、女子一样可以传宗接代之原则,对旧式宗谱“续男不续女”的传统做法进行了矫正。本宗新编族谱将有女无儿户,在家之女子续为传宗之人,正式列入 新编族谱之中。

    宗谱新编工作是一项十分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本宗一项抢救性工程。它跨度时间长,从始迁祖至今已有300余年,其间,从未有过修谱,完成本次宗谱编纂工 作,耗时近三年;它涉及地域广,牵涉到十省区、十三县(市)、八乡(镇)十余个村;它投入资金大,从策划出书到出版发行,产生了大量的差旅费、误工补贴费 及印刷费等;它考证素材多,需要广泛了解本宗人员代系、住址及有关人士的主要简历等。由于一些知情老者早已过世,现健在的几位年长者又知之甚微;尤其是考 证史迹和汇集资料难度更大,加之,“文革”时期的人为破坏,各房之碑记已是残缺不全,即使未遭破坏的也因年代久远,字迹风化脱落严重,给考证工作增大了难 度。

    为了修编《陈氏宗谱》,陈廷禹与其弟陈廷都查阅了其父陈玉忠老先生(私塾文化,生于1917年农历腊月17日,卒于1983年腊月23日),于1950 715日,受族人之托撰写的《易知》(其中收录了陈氏本宗近百人名单),并想办法克服多种困难,利用农闲之余,顶风冒日,走村串户,访叟问孺。从 20043月起,先后深入到苍溪县城、本县王渡镇、店子乡等相关村组,走访年高长者,参阅祖茔碑记,收集了部分史料。后由陈廷勤通过电话、传真等,广泛 了解省内外知情人士,从而获取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本宗是一个历史厚重人才辈出的家族。历代值得后人称颂的鲜活的人和事无处不在,为高擎精忠报国的民族大旗,弘扬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我们特意安排了一个章 节,用《族谱宗述》(以下简称《述》)来展示本宗组内各界代表人物。应陈茂兴编撰《苍溪县陈氏宗谱》之要求,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本着宣传历史 人物要有时代性、真实性、先进性和代表性之原则,遵循向历史负责和向后人负责的一致性,采用纪实手法,分两个大的阶段记述。把20世纪60年代以前,作为 第一个阶段,对这个阶段重大活动的人和事,原则上全部记录在《述》;把20世纪70年代至今,作为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本族内参与国家各项重大活动的各层 人事太多,情况变化也大,不能用文字一一记录入《述》。因此,只能对党政机关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军队(武警)营职以上军(警)官(含女兵)和在地方国家机 关及事业单位的女性干部等一些知名人士,用文字简述记录入《述》。

为清晰记录本宗族内各有关人士的真实情况,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政机关的 公职人员、军(警)部队的军(警)官、士官和女兵、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单位的职工、在校大学生及历任村干部(包括这些行业的退休人员),一律列表入册。对 政界、军警、女性篇章中文字简述对象和一览表中人员之顺序排列,均按辈分、年龄,从高至低依次编排。对《国家机关和国有事企业单位职工(含在校大学生)及 历任村干部一览表》、《陈氏本宗代系(辈分)排序表》,也附录于族谱之中,以飧读者及后世子孙。

    在本支宗谱编撰过程中,本族陈廷勤承担了策划谋篇、考证资料、编著出书和资助差旅费及宗谱印刷费方面的工作;陈廷禹与其弟陈廷都承担了收集史料、整理素材 并为《苍溪县陈氏宗谱》汇集资料、完善宗谱方面的工作;陈廷甫承担了统筹数目、完善史料的工作;陈廷杰承担了与《苍溪县陈氏宗谱》编委及本宗收集史料人员 的协调工作,并承担了部分差旅费及务工补贴费;陈廷强承担了资助宗谱部分印刷费及有关联络方面的工作;陈廷仁担当了顾问,在广元参加研讨《陈氏宗谱》修编 工作,对其提出了很多参考意见,事后还为本宗谱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对本宗参与编撰宗谱的6位人士,将用彩页介绍他们的个人简历。首次在广元集中研讨修编 《陈氏宗谱》,特邀请本县中土乡小学初中部原校长高华知(现与三女高本芳全家住广元市东坝新区)参加。其间,陈廷甫、陈廷勤、陈合先、陈彩先、陈秀先等人 士,承担了《陈氏宗谱》研讨人员的食宿、参观考查等有关接待任务。这里,还值得一提的是本宗谱主编,在20047月,去陕西省黄陵县考察参观黄帝陵时, 当即购回由李学勤主编、杜婉言编著,国家现代出版社及华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普•陈姓卷》一书,为修编本宗族谱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本宗族谱在编纂时,得到了广元市第四届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文元、广元市第四届政协副主席陈杰章、苍溪县第五及第六届政协主席陈茂兴的指导,他们还为该族谱提 了词。本宗谱收录了由陈廷都主持新续的30代字派;本宗谱封面,由中共广元市委组织部干部黄强设计;本宗族谱英文书目,由中共广元市委宣传部文艺科干部监 督科干部高俊编译,由广元市元坝区地税局干部陈晓审定;本宗谱由广元市新闻出版社版权局批准出版。对上列各人士为《陈氏宗谱》一书所作的奉献,在此,特表 示衷心的感谢。

    为方便海内外子孙寻根问祖,追踪血缘,《陈氏宗谱》编写完成后,将出版发行,分送有关档案馆和图书馆,留存资料备查。同时,赠给参与宗谱修编、关心、支持的相关人员。

公元200412

再版前言

    《陈氏宗谱》于200412月,正式出版与族人及读者见面后,其读本远不能满足需要,应广大族人及读者要求,决定于20058月,再次出版发行。

    再版时,我们对族谱个别地方作了必要修改。如在《前言》部分,增加了出版宗谱的资金投入情况。本宗族谱第一次和第二次出版发行所需全部经费(含有关人员差 旅费、出版费、制版印务费、邮寄费等)计3万余元人民币,陈廷勤承担了主要份额。同时,本宗有关人士也给与了一定资助。如在宗谱《本宗历史厚重人才辈出》 部分,增写了在清朝和民国时期,曾为本宗或当地百姓做出有益之奉献且很有影响的几位长者。如在宗谱《境内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遗迹众多》的开头部分,我们增 加了始迁祖到陈家坪,插占为业的四至界限、面积、海拔高度、气温、农作物主产品种等。再版时,我们将原各房《国家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职工(含在校大学生)及 村干部一览表》,更名为各房《知名人士一览表》。因为,要将各房从事民营经济的相关人士和乡村医生列入表内,如果要在原表名称上再将补充内容进行细化,那 样就显得太臃肿了。因此,只好修改一览表之名称了。再版时,我们对新收集的人士之相关资料进行了补记。

    国家推行改革开放方针以后,本宗有不少人士在从事民营经济,为真实反映民营企业者中的人和事,有力地推动当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特意将他们在当年度实现产值超100万元者,列入本宗《知名人士一览表》。

根据业内人士建议,在本宗祖谱再版时给广大族人及读者一个新的视角。因此,我们对政界、军境界和女性界中部分人员的相关资料,进行了补记或删减,尤其是对一些拔高的词句作了剔除,在此,也请各方面人士理解和见谅。

    这里,还需要提及的是,为使本宗族谱完整无憾,在第二版出版前,我们下决心将150年前,相传率四子迁往本县五龙区境内的大房陈中道及其后孙的情况作全面 了解,特意请中共苍溪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委督查室主任吕志元协助查找。他历时一个余月,先后到五龙辖区所属乡镇及部分村组,进行了广泛联系了解,同时, 还通过公安系统从户籍管理方面进行了查找。终因,原先提供的地址有误,而不得不放弃了,这实属是我们编者及广大族人的一大憾事。

    相传,始迁祖陈双荣与其弟陈双华,从湖北迁来四川苍溪县时,现在东青区境内居住,后陈双荣又携全家迁至现中土乡陈家坪落业。为查找陈双华后裔,本宗谱主编 从两条渠道进行追溯:一条渠道是通过主编之东青镇战友王兴成,与时任禅林乡粮站站长陈润年、原苍溪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兼纪委书记陈殿元取得联系,了解到他 们是属阆中市一陈姓的分支,现住八庙镇方斗村,是1000余人的大家族,非陈双华之宗亲。另一条渠道是通过时任本县中土乡政府副乡长赵正直,与八庙镇九台 村(原两利大队一、六组共计300余人,老地名为老鹰嘴即陈家坝)会计陈秀天取得联系,经他走访在世长者,确认是从湖北迁入,但只回忆起有个祖先叫陈登 奎,分房祖先陈佐(大房)、陈贵(二房或幺房),他们支系字派是“玉应林光秀,芝生庆永昌,龙恩传续远,子孙万年长”。相传,从他们始迁祖入川,至今已有 14代人(这与陈双荣子孙已发展之15代相近)。因祖茔碑记被“文化大革命”毁坏,难以找到足够的史料,无法准确认定他们就是陈双华的后裔。对此,陈双荣 的后裔们感到十分遗憾,只好把此事留给后生们去查证、定论。

    对上列人士为查找陈中道之后生及陈双华之后裔,所付出的心血,编者在此,表示深切的感谢。

公元20058

三版前言

    本宗《陈氏宗谱》第一、第二版,与族人和读者见面后,根据有关人士意见,对相关内容需作调整和补充,以使本支宗谱更加完善。为此,决定在修编发行第三版, 该书内容较前版有大幅增加,书之版式由原来的小32开改为大32开,书名也由原来的《陈氏宗谱》更名为《川北七宝山陈氏谱志》。

    在本次推出新版时,本着遵循历史沿革,真实记录接宗人士,让承袭家产的受抱人员,全部回归到承宗房分之原则。

    我们将三房陈三怀之抱子陈玉海、陈三青之抱孙陈廷凡、宋功芳后夫陈玉坤等三人及其后生,从原宗谱所列房分,调整到三房序列。

    为完善本支谱志,在推出新版时,我们在《政界篇》对四房第十一代廷瑞之四子陈军、在《军警篇》对四房第十一代廷强之女陈弘、对四房第十二代荣先之子陈家 勇、对三房第十二代龙先之女陈亚军、在《女性篇》对大房第十一代廷顺之四女陈丽、大房第十二代利先之女陈维、三房第十二代树先之女陈秀华及四房第十三代家 贵之女陈丽华等人员情况,记录入谱。根据有关人士建议,我们还将大房第九代三杰之三子陈玉藩、四房第十代玉恭长子陈廷宪、四房第十代玉森长子陈廷其等有关 情况,补记入谱。对他们三人在民国年间,担任基层官员的功过是非,应当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评说。

    在国家推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本宗涌现出了一大批民营经济企业者,他(她)们长年活跃在国家建设的各行各业,如大房玉培次子陈廷忠、廷彦次子陈林 先、廷宣长子陈伦先、廷诗长子陈昭先、廷吉次女陈碧先及女婿、廷进次女陈清芳及女婿、廷锐长子陈柏松、佳先之三子陈家戎、群先次子陈家明;三房廷润之四女 陈淑芳及女婿、廷甫次女陈晓丽及女婿、廷奎长子陈华先、贵先长子陈家树;四房廷平长女陈晓兰及女婿等。上列人员,实现年创产值超过100万元,有的年创产 值达800万元以上,他(她)们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次完善新版时,特意曾写了《民营经济篇》,与前三篇一同载入史册。

    近年来,本宗有不少后世子孙,其中也包括已出嫁的女子,他(她)们举家进城定居,谋求新的发展。本次推出新版时,也将他(她)们的姓名、出生时间、住址及 房分等,记录入谱。男性:陈玉培生于1923年农历1013,家居本县中土乡白溪村五组,系大房三俊之三子;陈玉尧生于1924年农历冬月,家居本县 中土乡白溪村三组,系四房三顺之子;女性:陈玉珍生于1920年农历213,家居本县六槐乡鹤山村二组,系大房三俊之次女;陈玉兰生于1927年农历 425,家居本县中土乡五马村四组,系三房三刚之次女;陈玉淑生于1931年农历75,家居本县中土乡五马村四组,系三房三刚之三女;陈玉英生于 1914年农历525,家居本县中土乡白溪五组,系四房三武之次女。

    为完善谱志新版,广泛收集新的素材,编者先后与北京:陈建新、韩正华;上海:陈家林;重庆:陈家荣;长春:陈胜先;新疆克拉玛依:陈建全;兰州:陈家勇; 宁夏石嘴山:陈昭先、陈家玉;西藏林芝:陈廷凯;拉萨:陈林先;西安:陈华先、陈杰先、陈家戎;郑州:陈廷忠、陈伦先、李明芬。陈茂先、陈家树;河南濮 阳:山舜英;河南洛阳:陈家驹、武汉:陈波;广东惠州:陈勤先;广东东莞:陈容先、陈德树、陈林;南京:陈军;济南:王洪兵;山东东营:陈廷森;成都:陈 廷强、陈金芳、陈雄先、陈发先、陈柏松、李福德、韩瑞先、陈秀华、陈卫东、陈家勇、陈家建、陈家明、陈林华、陈小兰;攀枝花:陈树先;雅安石棉:陈宝先、 黄泽芬:凉山会理:杨雪琴、陈建华;内江:陈廷明、韩钊;阆中:陈瑞先、陈莉华;阆中方山:黄小平、陈禹县;广元:陈廷进、陈廷甫、伏光明、赵素兰、陈兆 先、陈晓丽、陈清芳、陈秀先、陈丽琼、邓泽凯、黄文斌、陈刚、陈家雄、韩荣、马如兴、白菊芬、陈家星、韩菊莲、陈庆龙;旺苍:陈晓彦、奉泽光、陈家春、奉 金长;苍溪县城:陈大凯、陈廷菊、陈廷芳、陈兰芳、陈庆先、陈晓兰、韩平德、陈碧先、邹银庆、陈翠先、陈蓉先、李明先、陈丽、陈家淑、陈晓芳、李奉先、山 超琼、李正勇;苍溪文昌:陈宏先;苍溪云丰:陈廷恩、李文先、陈华先、陈晓梅、张晓东;苍溪元坝:黄文彦、陈廷瑞、陈廷奎、陈廷胜、陈志先、陈柏先、陈家 强、陈秀莉、陈家科、张有福;苍溪中土:韩沭先、陈廷仁、陈廷志、陈廷太、陈廷禹、陈廷全、陈廷群、陈廷训、陈廷春、陈廷体、陈廷都、陈廷辉、陈廷锐、陈 建先、陈智先、陈财先、陈荣先、陈品先、陈培先、陈福先、陈进先、陈瑞先、陈家文、陈家华、陈家武、陈家生、陈家福、陈庆虎、黄大元、李奉先、王富德、黄 礼贤、李中英、杨金碧、宋帮文等,进行了多次联系,有的多达20余次,是过去一些不够翔实的资料,得到了完善和充实,同时,还获取了不少新的资料,确保了 本支谱志第三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本次推出新版时,我们将20044月本宗族谱研讨人员,广元考察之摄影及谱志主编两次回故乡考查之摄影,分别刊载于封二及封三。我们将中土乡党委书记韩 沭先提供的《中土乡简介》、根据本宗陈廷禹及陈培先提供的素材而整理的《白溪村简介》,还将相关档案馆及图书馆初据的《收藏回执》、本支陈氏宗谱(第一、 二、三版封面),以及本宗有文学美术专业水平的陈家戎和陈家星的作品选,也附录于谱志之中。

    本次推出新版时,为查找150年前迁往本县五龙辖区的陈中道及其后世子孙,本支谱志主编先后与本县永宁镇原小学教师陶福转(住五龙镇大树村,生于1927 年农历613)、五龙大树村党支部书记代昌明、大树村村名陈履中,与本县白鹤乡民政所所长代青选、原伏公乡笋子沟村村名刘发恩、茨垭村党支部书记陈文 武,与原回水乡玉峰村村民陈庆礼,与本县浙水乡寨子村党支部书记张茂发等,对陈姓居住相对集中的回水乡玉峰村、原伏公乡茨垭村、五龙镇五里村及大树村、浙 水乡寨子村等地,开展了广泛了解;为查找20世纪50年代初,迁往旺苍县北部山区的陈廷相及其后世子孙,本支谱志主编与家居旺苍县东河镇白马社区陈家春、 奉泽光、奉金长等进行了深入了解,两均查无下落,实属遗憾。

    本次推出新版之前,谱志主编陈廷勤分别于20065月、200611月,携儿陈晓等人士回故乡进行人文考查,受到了中土乡陈章林、韩沭先、苟兴坤、李 勇、赵正直等领导的热情接待。考查结束后,将祖居地的人文景观摄影,形成彩版正式收入谱志。谱志彩页图景,除陈廷勤雇专业技术人员赴祖居地采集外,时任中 共苍溪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何道芬、中土乡党委书记韩沭先、三房第十二代陈兆先及白菊芬夫妇等,为之提供了相关资料。为彰显本支谱志的主要贡献者(资助经费 等),我们在个人文章的首页处,刊印了他(她)们近期免冠正面照,以昭示族人。

    本次新版谱志封面及插图,由三房第十二代陈家星和女友杨春梅设计;本宗新版英文条目由中共广元市委组织部干部监督科干部高俊编译,由广元市地税局直属二分 局干部陈晓审定;本宗新版光碟,由苍溪县元坝镇干部陈家星刻录。在此,特向本文所列各方面人士,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本次新版谱志成书后,将赠送湖北省、四川省、河南省新郑市、巴中市、广元市、阆中市、苍溪县、旺苍县等档案馆或图书馆留存。同时、惠赠给曾关心、支持过谱志出版发行的相关人士。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