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5-07-30浅谈续修谱牒的三大重点

来源:光山县余氏宗谱编写委员会 作者:谱志

    树有根、水有源,人类有祖先。寻根溯源,敬祖修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国不可无史,族不可无谱。我国编修族谱的历史由来已久,它始于西周,盛于唐宋,代代相沿,连绵不断。姓氏族谱与国史、方志、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一国之史,载治乱兴衰,为后来经世者提供资治,图治国安邦之计,定富国强民之策;一方之志,写时政风物之情,述兴利除弊之事,振兴一方;一族之谱,以溯源流,叙世系,明人伦,敦教化,褒德颂贤,激励后昆,振兴家族为己任。此三者都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三大功能。可见,适时修订族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中华民族姓氏文化乃是一门科学,为历代先贤所重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指出:“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展到国家民族团结,这是中国人民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应用。”毛泽东在1957年的成都会议讲话中也强调:“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1984年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中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很大作用。”《礼》云:“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而收族莫良于谱。”先祖曾有家训曰:“家谱须15年一小修,30年一大修,30年不修谱视为不孝”。可见修好一部家谱有多么重要,修订家谱任重道远、意义非凡。因此,姓氏族谱应是一部与时俱进的生命史,一部源远流长的血缘史,一部生生不息的繁衍史,一部锐意进取的发展史。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氏此次续修家谱,亦应秉承与时俱进的精神,充分尊重历史,务实立足当代,昂首面向未来。始终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观为指导,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尊重历史规律,顺应时代发展,用最科学的方法、最严谨的态度、最饱满的热情,排难攻坚,溯本清源。续修谱牒的全程工作应以此指导思想为统领才能顺利推进。而在具体修谱工作中,重点拟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存史续宗。存史,就是将一族之谱所记的族人变迁繁衍、开基创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置于民族史和社会发展史的宏观背景中去考察研究,让其成为整个民族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续宗,就是循着血缘关系,上溯其源,下清其流。具体说,我氏此次修谱就是要查清始迁祖余载二公是何时何因由江西武陵(武宁)迁至光山县麻栗树坡(余响塘)开基创业,其上祖属何支脉?务必让子孙明白:我是由何祖分来,又由哪支分去。使其一线串珠,一目了然,由根及干,由干及枝,开枝散叶,虽枝繁叶茂,但一脉相承、脉络清晰,从而达到清源固本之目的。

 

    二是颂德扬贤。注重文化道德精神遗产的挖掘和继承。具体而言,就是将家族成员中那些名贤修身齐家之本,事业成功之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业绩、以及为人处世的道德风尚等,认真加以总结筛选,让其发扬光大。

 

    三是存古推新。保留老谱的“家训,”、“家规”以存史实,但对新“家训”、“家规”的制定,应剔除其封建遭粕,体现时代精神,与国家大法相接轨。提倡男女平等。修谱要强调辈份不分长晚,性别不分男女,身份不分贵贱,凡血同缘、根同祖者一律平等对待。例如某男某女其生平简介,品行评判等,都必须客观公正,力避偏颇。保留家族丧葬、祭祀等传统习俗;但应简化其繁琐的程序和环节,与时代合拍。(如“丧服图”未保留)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