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5-07-14家谱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弘扬

来源:洛阳理工学院图书馆 作者:谢琳惠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1〕。”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和帝系、年表、家乘、姓族历记、血脉图谱等,构成独具风格的家谱文化系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家谱文化蕴含着我国劳动人民优秀的文化精神,积极弘扬家谱文化中的精华,对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有着积极的作用。

1、家谱及家谱文化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房谱、世谱等,是同宗共祖的男姓血亲集团,以特殊的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内容包括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世系图录、人物事迹、风俗人情等。一部完整的家谱,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谱名、谱序、凡例、姓氏源流、世系考、世系表、人物传记、祠堂、坟茔、家训族规、恩荣录、像赞、艺文、纂修人名、领谱字号等。这样的家谱往往是纵横几百年,上下数千人,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能充分反映家族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为后人研究社会、了解历史提供并展示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和可靠的数据,具有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文献价值和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素来与国史、方志并称为三大历史文献。

    在中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目前存世的中国家谱计有5万多种,此外还有大量家谱散落在民间〔3〕。如今,在经济的稳步发展、宽松的思想氛围和崇祖寻根意识日益浓厚等社会环境下,一些地方政府和民间重修家谱热情高涨。随着家谱研究的加强,一些地方成立了专门的家谱研究机构,上海、长沙、镇江等地图书馆还开辟有家谱阅览室,用来接待海内外络绎不绝的寻根者。

2、家谱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中华民族对炎黄共祖的文化认同,是以姓氏溯源的谱系为根据的,而家谱正是姓氏溯源的重要文献依据。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独特内涵和浸润着民族情愫的家谱文化对我国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不断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家谱文化所包含的高尚精神和优秀品德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进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利益矛盾具有积极作用。

    2.1 提升地域形象、创造文化品牌

    中国素有崇尚美善而谴责丑恶的文化意识,表现在家谱中就是普遍存在攀援历史名人为始祖的现象,,李氏之人不是出自李世民就是出自李白,白氏之人多声称是白居易的后裔,范氏之人多称是范仲淹的后人等等,这种现象往往借助名人效应以提高家族和家谱的地位,从历史价值的角度考察是不可取的。但从文化价值角度考察,却能较好的发挥凝聚、鼓舞族群的作用。当前,不少地方已经发现名人效应对地方形象和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对名人文化给予一定的重视。如河南就大力培育以老子、庄子、张衡、许慎、张仲景、吴道子、杜甫、韩愈、岳飞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努力打造文化品牌,将其作为文化强省的重要战略〔4〕。

    2.2 提升公民道德修养,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提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的同时,还指出:“家庭道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正确对待处理家庭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和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5〕。”我国传统文化认为,社会的稳定靠家庭的和睦相处,而家庭的和睦靠个人的身心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即形体与精神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天下大同的首要条件,所以古人一直倡导“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显然与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内涵是基本一致的。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明显提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

    家谱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有大量的“家国一体”的文化思想。如在《河南程氏正宗世系》中即明言:“君亲一体,忠孝一道,忘之者谓之逆,遗之者谓之弃,慢之者谓之亵。五刑之戒莫大于不忠,百行之首莫先于不孝。为人臣者当鞠躬尽瘁,为人子者当慎终追远,不可一毫或忽也〔6〕。”此外,家谱中的“家训”、“族规”、“家法”多明确有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这些传统美德,具有很强的教化作用,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下,新的政治观念、经济因素和文化思想在一些思想开明的家族中引起了新的思索,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家范,将更多新时代的精神引入家范。如《洛宁张村白氏家族历代家谱》即对族人有:“遵纪守法,热爱家族,团结他姓,和睦乡邻”;“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对子孙后代重德重教,促其成材”;“婚丧嫁娶,本照节约,一切从俭”等行为规范〔7〕。再如,家族字辈的确定在表明本族、本姓的历史同时,也寄托着对后代人的殷切期望。如《河南程氏正宗世系》族谱中就将部分族字拟定为“格守秉正、修齐治平、道衍仲舆、志笃永恒”〔8,明确体现了封建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家理念。

    2.3 汲取先进营养,培育和谐文化

     “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9〕。”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建设已融入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这既为我们更好地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使我们面临西方文化资本和文化产品的巨大冲击。为此,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确立自己的文化优势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10〕。”家谱中既有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严课读、勤耕作、崇俭朴、戒奢侈、警惰游等优秀的道德伦理规范,又通过记本族志士仁人传记概略的记录表达了强烈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追求真理的奉献风格。如范氏宗族所崇尚的范仲淹“先忧后乐”思想,即是范氏宗族繁荣昌盛的精神支柱,又成为中华民族高尚道德文明之核心11〕。这些文化内涵深深根植于我国的民族精神之中,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也有积极作用〔12〕。我国大陆近年来尝试用新的观点、资料、体例、方法来修谱或续修,从主流来看,有利于弘扬中华历史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在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前提下,认真做好家谱的收集、发掘、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应是积极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和谐文化的重要举措。

    2.4 修谱追宗,凝炼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多民族融汇的整体,中国人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及活动也最为广泛。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广泛交流的同时又保持本民族的文化本原中,家谱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编修家谱的目的就是扬家风、叙族情,使族人“动其慎终追远饮水思源之情”,“珍惜同族之间骨血相连手足之情,和亲睦族,谦让互敬〔13〕。”寻根问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一种情感诉求,家谱上溯始祖、记载历史,就是根的象征。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迎来了撰修家谱的高潮。一些大家族、新家庭,都把撰修家谱作为挖掘中华家谱文化、宣传家族形象的重要工程,群策群力,蒸蒸日上。

    如此同时,以寻根追宗为主要形式的文化寻源活动,近年来也引起海内外多方关注,海外各地华人的“族亲会”、“问亲会”的不断兴盛。家谱文化作为散居世界各地的华裔寻根追宗的重要依据,是国内外炎黄子孙借以联络情感的方式之一,是唤起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以不同方式参与祖国经济建设的思想文化基础。寻根追宗把人们在时空上已经疏散了的亲缘情结重新浓合在一起,产生同种同宗同文化的爱国情感,把千百年来积淀起来的对故土故国的眷恋之情,化作巨大的物质力量,使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中国精神,在当今世界文化中显现着独树一帜的灿烂光辉。开展姓氏研究、推进以姓氏为纽带的文化寻源活动,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 、弘扬家谱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认真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包括优秀家谱文化,努力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引导广大公民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农村)活动,寻根追宗,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努力构建先进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3.1 以先进性思想为导向,加强家谱文化研究,发掘家谱文化的优秀内涵

    3.1.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家谱文化研究中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发挥家谱文化的教化功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1.2坚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传统家谱也包含着保守、封建、狭隘宗族利益的落后意识的一面,如重男轻女、攀名附贵、记优去劣、抬己贬外、树邦立派等均是与社会和谐不相容的。因此,家谱文化研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同时,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勇于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家谱文化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新高度、新境界,努力繁荣先进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3.1.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实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家谱文化研究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德、优良作风以及开拓进取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坚持把家族的利益置于民族和国家利益之下,主张维护正义、维护公德、宣扬真善美的家族文化,把家谱作为联络亲情、加深感情和弘扬先人优秀精神的平台,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3.2 鼓励积极合理的寻根追宗活动,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

    维系一个民族的凝聚和向心力,文化认同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寻根问祖、追根溯源,通过家谱文化凝聚全球华人的文化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一个重要区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素来就有浓重的寻根意识,所谓“崇先报本,慎终追远”便是。近些年移居海外的华人及台湾同胞掀起了寻根问祖的热潮,海外华人的寻根意识不仅仅反映在个体对一宗一姓的追寻上,而是作为一个民系群体对祖源的追寻,如公祭黄帝陵、炎帝陵,公祭母亲河,宁化石壁祭祖等活动便是这种群体意识的反映。寻根意识其实就是民族认同心理的表现。家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正是加强区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对于加强民系内部团结和继承发扬传统精神有着积极作用。当这种传统寻根追宗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当今的核心文化理念之中时,无疑会对当今我国文化增加历史的厚重,并且提高文化的置信度。

    3.3 宣传优秀家谱文化,开发家谱文化项目,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积极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诚实守信万人行”活动,努力实现家庭和美、邻里和睦和人际和谐。我国家谱研究开发工作者应把家谱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借鉴家谱中一些优秀的规范、思想及条目,以村规乡约的形式加以宣传推广,强化和传承传统美德,丰富人们的道德生活,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前瞻性、对策性服务。同时,结合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挖掘家谱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努力开发重点文化项目。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已经意识到民众对家谱意识的不断提升,在提供家谱信息服务的同时,还注意开发相应的文化产品,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从2001年开始,我国以上海图书馆为中心,联合国内外图书馆进行编撰中华民族各姓氏家谱集成的世纪工程,组织专家举办家谱知识讲座,编印姓氏文化图书、画册,制作光盘及工艺品等,为不少寻根探崇者提供家谱文化服务。一些家谱研究组织还开发数字家谱资源,建设家谱数字平台,提供便捷家谱信息查询。不少地方政府利用家谱信息对地域性景点进行论证,开发寻根旅游、名人旅游等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已经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14〕。总之,只要利用得当、开发有力,家谱文化完成可以焕发新的生机,不断增强家谱文化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辐射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

    3.中国家谱知多少.档案,2001(3):44

    4.河南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

    5.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6.河南程氏正宗世系.

    7.洛宁张村白氏家族历代家谱.族规

    8.河南程氏正宗世系

    9.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

    10.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

    11.范氏家谱.伊川忠宣房系

    12.王鹤鸣.从家谱看炎黄子孙的寻根情结.图书馆杂志,2007(2):85-88

    13.渑池张氏家谱.自序()

    14.陈艳红.浅析家谱档案在寻根旅游开发中的作用.湖南档案,2002(6):13-14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