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5-07-04修编族谱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一、族谱的一般结构及内容

 

  族谱的结构一般分为序言、宗规、字据、服制、图说、传志、世系、其他八部分。

 

  一、序言:内容包括修谱意义、家族源流、修谱过程、修谱人名目等。程氏、刘氏谱中均有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作的序,其中程氏序阐述了“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后所当慎终追远”;“谱牒上溯姓原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的修谱宗旨和意义。家族源流则分为姓氏来源及祖先迁徙情况。如馆藏金氏谱,记其始祖金日石单为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时归汉,任光禄大夫、车骑将军,封禾宅侯,赐姓金氏。

  二、宗规:包括祠规、家规、家训、派语等。祠规为祠堂管理的规定,如祠堂肃静、修缮、财物保管和祭祀仪式、纪律等规定。家规、家训条目很多,其内容可分为四类:伦纪类,有尽孝悌、睦宗族、肃闺阃、慎婚嫁等规定;公益类,有完国课、倡公益、护交通、行周助等;风纪类,有戒绝奸淫、烟赌、盗窃等;持身类,有读诗书、务正业、崇节俭、择交游、息争讼、戒暴戾等规定。馆藏晏氏、屈氏、王氏等谱内还附有清王朝的有关刑律摘录。派语则为族内子弟取名的规定,以列行次、连世系、定尊卑。

  三、字据:分为契约、合约、合同和官府诉讼文书。主要内容有购置坟山、祠田、学田等族内公产的契约;就坟山、牧场管理或划分界址与外姓签订的合约、合同、山林、田土、湖洲纠纷,官府审判处理的文书。

  四、服制:为封建社会对丧服的规定,按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

  五、图说:分为祖先像赞和坟墓、屋场、牧场、湖洲图及说明,坟墓图说在族谱中占有较多篇幅,详细说明所葬何人,其地理环境及墓向,以利后人祭扫。

  六、传志:分族务志和人物志。

  族务志内容较杂。有祠堂志,叙述祠堂的规模、环境、修建沿革,祠堂祭祀的祭文、仪式,祀田数量、租额情况及捐田人名目。馆藏萧氏、夏氏谱中,还有祭祀时神位、祭案及祭品摆设位置的说明。学校志,介绍族内学校的沿革、规模及学产情况。族居迁徙志,为家族迁徙、居住情况的记载,滨湖而居的许氏、费氏等谱中还撰有湖业志,主要记述湖洲购置、面积和与外姓解决湖洲边界纠纷的情况。

  人物志为家族名人,如官宦、乡绅、耆寿及节妇、贤母等人的传记、寿序、墓志及人物表等。不少族谱还附有这些名人的诗歌、文章,被封、赠的皇帝诰敕等。载入我馆各谱的名人传记中,有著名诗人杜甫、陈朝镇西将军程灵洗、林氏天后(即妈祖)、宋末著名儒学家金履祥、明弘治朝两广巡抚邓廷瓒、清雍正朝四川巡抚方显、光绪朝贵州巡抚林肇元、提督军务左宗宣及清驻英、法国大臣郭嵩焘、著名散文学家吴敏树,国民党中央党务委员贺衷寒等。族谱载有皇帝诰敕的姓氏有晏、程、彭、夏、任、左、杜、冷、肖、孙、邓、荣等,其中以彭氏为最,达十七件,所载诰敕最早的为荣氏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七十三年)汉宣帝旌慈顺廉节厚德意人祈氏赞和冷氏西汉元康二年(公元前六十四年)汉宣帝授冷丰为淄川太守的敕旨。

  人物表分为历代仕官录(宗献录、功德录)、生员表等。如馆藏许氏谱中的人物表,以儒林、贤能、行谊、方技、耆寿五类列八十九人,以贤母、节母、寿母三类列二十八人,并记有每人的简要事略。馆藏李氏谱中,有李才(后任广东营千总)于乾隆三十六年参加武举乡试,名冠虎榜的“策论”石朱卷。夏氏谱中有明永乐朝户部尚书夏元吉文稿《夏忠靖公文集》。

  七、世系:为族谱的主体部分,从一世祖起,分枝溯源,绵延而下,分世系图和世系表。世系图以线条连接,一目了然。世系表则逐代逐人介绍其祖先及配偶的生殁时间、埋葬地点及墓向、生育情况及简要生平。如馆藏黄氏谱(一九四一年九修本),记载了第一世至第八十六世的世系,其始祖为颛顼高阳氏,历五世至陆终,封于黄地,为黄氏一世祖,十一世孙黄歇,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令尹春申君。第五十三世孙黄庭坚,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萧氏谱则记载其三十三世祖为西汉名相萧何,其五十六世至六十世祖先后为南朝南齐、梁、后梁皇帝。

  八、其他:有丁口录、义谱等。丁口录为家庭人口统计资料。义谱附于谱末,记载所收异姓养子、义子的世系,见于方氏、左氏、何氏等谱。

 

二、续谱的一般结构及内容

 

一、序言

  应在旧谱牒上有所改进,着重表述修谱经过和内容,可请本族有名望的人写。

二、凡例

  编写本谱牒的规范。

三、概述:

  或叫综述,简述一族一地的自然环境、族源、迁徙、分支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文化、人物的历史与现状等。

四、姓氏源流

  拟设章,记述姓氏源流,尤其要认真记述时间路线、派系,以及迁徙外地的情况,详记本支,略记他支。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五、行辈

六、文献、典章、文物

  拟设三节,包括祖上文献资料、祖训、家训、家规、家法、堂号、姓氏联、祖坟等。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注重家法、国法;二、和睦宗族、乡里;三、孝顺父母、敬长辈;四、合乎礼教、正名分;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 (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七、人物

  拟设三节,已逝世的立传、健在的名人作录、有影响人物设表。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 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八、世系

  引述旧谱时,女子无记的可待考,近现代本族所有女性均应入谱。

  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九、附录

  凡不便归入以上各类的可记入附录。

十、艺文著述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但是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莠不齐,所以还需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精品得以流传和利用。

  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辅,但一张好的图片、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将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

  一、老照片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二、祖先图片[遗像、人物画、肖像画]: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

  三、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四、故居[村庄图]: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家谱的命名方法

 

“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

家谱命名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堂号、几修、原籍等

命名方法:

  ① 地名+姓氏+几修  范例:《金铿黄氏三修家谱》

  ② 地名+姓氏+堂号  范例:《黄山黄氏敦睦堂支谱》

  ③ 地名+姓氏     范例:《毗陵修善里黄氏宗谱》

  ④ 几修+姓氏     范例:《六修黄氏家谱》

  ⑤ 姓氏+堂号+几修  范例:《黄氏敦睦堂重修家乘》

  ⑥ 原籍+姓氏+地名  范例:《江西黄氏丰城派迁长支谱》

  ⑦ 郡望+姓氏     范例:《江夏黄氏宗谱》

 

家谱一般称呼

 

  玉 牒:专门记录皇帝世系。

  世 本:记载诸侯家世。

  世家谱:孔子家族。

  家 谱:记录普通家族。

  族 谱:记录普通家族。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

      故谓之族。同姓为族。

  宗 谱:记载一个大家族世系。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同祖为宗。

  世 谱:记载一个大家族世系。

  家 乘:

  通 谱:

  合 谱:记载两个同姓但不同宗的家族。

  统 谱:将分散于各地的同族各支派统编于一谱或多个虽不是同一家族,却因是同一姓氏而联合修谱的家族。

  总 谱:将分散于各地的同族各支派统编于一谱或多个虽不是同一家族,却因是同一姓氏而联合修谱的家族。

  大成谱:将分散于各地的同族各支派统编于一谱或多个虽不是同一家族,却因是同一姓氏而联合修谱的家族。

  宗世谱:将分散于各地的同族各支派统编于一谱或多个虽不是同一家族,却因是同一姓氏而联合修谱的家族。

  支 谱:仅记载某一始祖或始迁祖分支之下的一个大家族支派世系。

  房 谱:仅记载某一始祖或始迁祖分支之下的一个大家族支派房系世系。

 

家谱特殊称呼

 

  本 书:为了正本求源之意

  清芬志:取义于两晋时陆机《文赋》中诵先人之清芬”之意

  数典不忘:反《左传》中“数典忘祖”之意

  祠 谱:记载宗族祠堂各种内容为主的

  坟 谱:记载本家族历代祖先坟墓位置、坐向、守坟、规约、墓祭仪式等内容

 

凡例

 

  一、本谱为繁衍于□□省□□地区的□□黄氏支谱。

  二、本谱资料来源:

    一参考□□□等主修《□□黄氏□修族谱》编纂

    一参考□□□等主修《□□黄氏支谱》编纂

  三、本谱世系上溯自□□□公,下限止於公元□□□□年,凡历约□□□□年。

  四、本谱以“敬宗收族,弘扬祖德,正本清源,理顺脉络,教育后代,耀国荣族”为宗旨,运用历史唯物史观记述族

    情,力求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相统一,反映黄氏风貌和支派特色。

  五、续谱原则:

    一旧谱照录,旧谱中的错误处不进行更改,设考证栏目详细罗列错误之处。

    一遵循信以传信,疑以传疑的修谱原则,力求源流世系之衔接有序。其间有未尽明确者,暂存间断待考,不采纳无

     根据之推断,以尊重史实。

    一客观反映家族的繁衍生息,迁徙分化、荣衰升沉的史实,不夸张、不溢美,注重史料稽考,力求资料丰富。

    一各房人众,取字命名难免雷同,卑犯尊讳改卑不改尊,生犯死讳改生不改没,微犯显讳改微不改显,若房异支分 

     者不拘此例。凡改易者仍须记载其原名,以便今后查考。

  六、本谱纪年原则:

    一旧谱涉及之纪年,照谱不变,必要之处加公元纪年补注;

    一新谱涉及之纪年,凡属清宣统三年(公元一九○九年)以前之纪年,沿用朝代年号纪年法,用括号加注公元纪

     年;凡属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以前之纪年,以(中华)民国某年纪年;凡属公元一九四九年以后之纪年,以公元某

     年纪年。

  七、本谱书写术语:

    一妻书“娶”某姓某名,已故书“配”某姓某名,未婚书“聘”,续玄书“继娶”,妾书“副室”;妻妾已出或改

     适者,例书“生卒不详”;

    一女已嫁者书“适”某姓某名,许聘者书“字”某姓某名,未许聘者书“待字”;改嫁者书前不书后。

    一凡迁徙无定音,问久疏者,援例注“远出无考”;

    一卒年六十以上者书“享寿”,未及历史者书“享年”;未满七岁者曰“殇”

    一生卒年月日时未知者书“生卒未详”,生卒时辰未知书“吉时”,葬未詳者书“葬未详”或“空山名坐向”

  八、本谱入谱人员范围:

    一凡本族黄姓成员,不论男女,无论婚生、非婚生,均可入谱;

    一本族男姓上异姓门的或本族女子在家招赘的,如果其子女姓黄则入谱;子女异姓不入谱。

    一本族男姓娶入女子参与本族繁衍,入谱。本族女性夫婿入谱,以明确血脉流转。

    一若黄姓男子亡故,其配偶在家招夫,子女又姓黄的,按本族支丁入谱;子女他姓的不入谱;配偶另嫁他人的,子

     女又姓黄的,按本族支丁入谱;子女他姓的不入谱。

    一抚养异姓子女为后,改为黄姓的可入谱。

  九、本谱瓜瓞图式规范:

    一垂丝图八派一提,男妇身后无传者,下用黑圈,以杜冒充之弊。

    一男女过继的,瓜瓞图上按过入的记载。如某甲,系某乙所生,过继给某丙,则在瓜瓞图上记为某丙所出。抚养异

     姓子女为后的仍可入谱,在瓜瓞图上不记载。

  十、本谱世编书写规范:

    一成年男姓:记载某公之子或女、名、曾用名、派名、字、号、出生公元年干支年月日时、居住地、供职处所、婚

     配日期、配偶姓名。已故的要载明卒于何年葬于何地。男姓上异姓门的,子女异姓的记载下一代详情,再下一代

     只记出生。

    一男性配偶:记载姓、名、出生公元年干支年月日时、生育几子几女。何地何人之女。已故的要载明卒于何年葬于

     何地。夫在离婚或夫死再醮,书其生年不书没葬。

    一成年女姓:记载某公之子或女、名、曾用名、派名、字、号、出生公元年干支年月日时、供职处所、婚配日期、

     配偶姓名,生育几子几女,记载下一代详情,再下一代只记出生。已故的要载明卒于何年葬于何地。

    一女姓配偶:记载姓、名、出生公元年干支年月日时。何地何人之子。

    一尚未成家的年轻人和孩子:某公之子或女、名、曾用名、字、别号、出生公元年干支年月日时、出生地、籍贯、

     最高学历、何时何校何专业毕业或在读、若是中小学生就填某校毕业或在读即可。

    一同族男女过继的,过出和过入均记载。抚养异姓子女为后的仍可入谱,在世编上记载,但本人拒绝入谱的除外。

  十一、人物录及传记:

    一历代进士、举人、贡生;近代、现代、当代研究生、硕士、博士;行政职务正副局长,乡镇长以上;军职校官以

     上,以及高级工程师、农艺师、经济师、会计师、律师、主治医师、高级及特级中学教师、教授、副教授、名记

     者、作家、艺术家,实业家、名人等,不论男女均列入人物录。

    一本着生不立传的原则,历代先贤史籍有载者及当代已故名人对社会有重大贡献者、均予立传。

    一劣迹昭彰者,应点明其过,以警后世。

  十二、谱成册编定各房字号各宜珍藏,务宜小心谨守,不得贪财,私与他人。新谱告成,旧谱仍需妥善保存。

  十三、修谱期限:

    一族谱三十年为一世,宜十五年三服内各支修,三十年五服内小宗支修,六十年五服外大宗修,秉笔必举公正贤

     能,辑录方为无弊。

    一小修可只收集支丁资料,不编印谱书,每六十年应予大修,编印谱书。

    一凡有族人倡修者,同宗应予支持。

  十四、本谱以“□□□□□......”为取名派语。

  十五、因我宗世系源流追溯年代久远,支丁分布地域广泛,调查考证内容繁多,且编辑时间仓促,水平所限,本谱定有

     许多错遗缺漏之处,恳请族人见谅,并深望于后之继起者。

  十六、此凡例未及者可参照处理。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