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从事姓名民俗研究的社会学博士后、姓氏学研究专家王大良,20日在向记者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说,姓氏寻根作为以姓氏为纽带所进行的文化寻源活动,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各地和姓氏研究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中国许多地方和研究界把寻根活动当成姓氏文化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发利用,带动了姓氏文化研究的繁荣。
现就职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对姓氏寻根现象特别关注的的王大良,在河南周口市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举办的姓氏文化论坛上宣读了这篇研究论文。他介绍说,由于姓氏是家族的标记,在寻根活动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正通过近年的研究或出版热潮等不断显现出来,并有多种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首先是编辑出版姓氏研究书籍。据不完全统计,近年编辑出版的姓氏丛书有10多种,单独出版的书籍不下100本。尤其是姓氏丛书,由于大多以一姓一本的形式出现,内容又多涉及有关姓氏的来源、演变、发展、迁徙、分布、世系、名人等,无不是寻根时的必备参照,其作用甚至超过传统的家谱,起到了为寻根服务的作用。
再者是成立寻根服务团体。王大良说,近年来,随着海内外交流的越来越频繁,原在海外某些地区存在的姓氏宗亲组织得到了较大发展,致使姓氏宗亲会馆、姓氏研究与联谊机构等在海内外都有所见,在团结族人和弘扬中华民族美德等方面都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如今,国内许多姓氏的祖居地或发祥地等,均成立了姓氏研究会或类似机构,河南、福建、广东、四川、贵州、山西、陕西、甘肃等地的这类组织尤为多见。这些组织在各地大力开展姓氏研究活动,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提供线索。尤其是河南、福建二省,不仅都成立了省级姓氏研究会,还有若干个专业委员会,与海内外姓氏研究机构或联谊机构、宗亲社团保持着密切联系,为寻根提供资料和咨询服务。有些地方还成立了代客寻根机构,或者编印刊物,随时发布寻根信息和研究成果。
王大良还说,近年来,姓氏寻根活动还随着越来越普及的互联网,进入寻常百姓家。其表现不仅是姓氏寻根常常是一些网站或网页一个方面的内容,而且专门的姓氏网站或网页也不断出现,成为寻根活动的一种新形式。据不完全统计,这类网站中仅中文网站就有近200个,一些大姓还有多个网站,其中天下第一王、中华张姓网、陈氏宗亲网、林姓宗亲网、黄氏全球网、世界郑氏网等都是较有影响的单姓寻根网站,根网、中华一家人、中华姓氏网、寻根问祖、炎黄脉络等都是综合性的专门网站,在同类网站中都有一定的代表性。
据王大良介绍,近年来各地还开办了一些姓氏寻根节目,这类节目有些是在电台开办的,有些是电视台制作和播出的,其中尤以中央电视台第四套固定节目《天涯共此时·百家姓》播出较早,较有影响。广东电视台《寻根问祖·百家姓》电视片和中央电视台15集《百家姓》系列专题片也各具特色,河南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杭州电视台、沈阳电视台、重庆电视台等也制作了相应的影视节目。
王大良透露,近年来,姓氏专项课题研究也开展起来,如进行郡望堂号问题的研究,表明姓氏文化研究在进一步深化。他说,郡望堂号作为姓氏一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具有揭示家族渊源、表示慎终追远和对本姓先贤的尊崇等方面的作用。由于各姓都有数量不等的郡望号堂,它们集中在一起,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中国姓氏的厚重内涵。
由于姓氏寻根所寻觅的是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文化之根,由此带来的姓氏文化研究的繁荣,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了解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探讨姓氏寻根现象,我们更加能够借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认同感。王大良这样认为。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