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公告

2015-09-10家谱的内容与作用

来源: 安庆日报 作者:佚 名

    中国古代的家谱,因为时代不同,作用不同,因而记录的内容也不完全相同,大致看来,越到后期内容越多,记录越详。这当然与记录的方式越来越容易有关———在甲骨、竹简上刻字,和在纸上写字,简直有天渊之隔。其次是家谱的作用越来越大,在选官、袭爵、婚姻、社交、财产继承、睦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编修家谱时,都要把这些方面的内容收录进去,传示时人和后人。

 

    简单地说,上古时期的家谱,仅为君王诸侯和贵族所独有,家谱的作用仅为证明血统,是为袭爵和继承财产服务的,并且是刻在甲骨或者竹简上,内容重世系也仅记录世系。魏晋以后,选官、婚姻以至社会交往均看门第,家谱的内容就相应有所增加。魏晋至唐代的家谱的内容,大致包括郡望、源流、家族世系,当然首先书写的还是姓名。姓名包括字、号,还包括小名、异名、别名,然后记载生平、官爵(即使没有做过官,是处士也记录上谱)、生卒年及特殊死亡原因(如何时、何故遇害等等)、婚姻状况(妻妾姓名、排行、岳家门第、离、退婚)、兄弟姐妹及子女的做官、婚配的情况、著述、居住、迁徙、家族支系、坟墓等等,其中尤以地望、家世、官爵和自己及兄弟姐妹、子女的婚配等情况记录比较详细。

 

    宋代以后,家谱在政治生活中基本不再发挥作用,作用转移到尊祖、敬宗、睦族上,家谱的内容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宋代以后的家谱基本去掉了岳家的内容,把记录的重点移到有关祖先、世系、恩荣、祠堂、居住、田产、坟墓,尤以子嗣和与血统有关的内容记载特详。通常包括:1.姓族源流:一般总要上溯家族的始祖,大多上托帝王、名人,以表谱形式,列出家族流传世系。2.恩荣:记录本家族列祖列宗的诸如科举、仕宦以及受到政府褒奖情况,即使没有做过官,也要写上处士,实在没有可书的,年纪活得大,则写上耆寿、寿妇等宇样,努力使自己的家族门楣生光。3.对每一个入谱之人,尤其是家族的重要人物,一般都有传记详细记录他的名字、号谥、婚姻、生死经历、登谱之年、妻妾、节孝,尤其对子嗣记录特别认真,严格掌握入谱标准,对诸如养子、私生子、女儿、十一岁以下死亡的幼殇,入赘等情况,特别慎重,以防出现“冒宗”、“乱宗”之事,保证血统的纯净。4.祖宅是先人们居住、生活过的地方,祠堂是祭奉祖先的所在,祖茔是列祖列宗长眠之地,尊崇祖宗对于团结族人有极大的意义,其它如祠规、祠记、祠产、义庄、义田、家礼、家训及祖茔、祖屋的地形图等也记载较详。最后是家传,一般收录有声望先人的墓志铭、行状、寿序、年谱、像赞等传记资料,有些家谱后面还专录著述或艺文,收载家族先人的著述、诗文等。

 

    三千多年来,我们的祖先编制的难以计数的家谱,在当时和后来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这些作用前面已简单说到———从商周到汉代,家谱的主要作用是家族文献:祭祀祖先、证明血统、辨别世系,同时,又是权力和财产继承的依据。进入魏晋南北朝的门阀社会后,家谱在政治、社会生活方面的重要性大大增强,家谱的主要作用是证明门第,做官以至婚姻嫁娶,社会交往都是以家谱为依据,家谱既是家族文献转又是为一种政治工具。隋唐两代,取士多由科举,家谱在选官方面的政治作用削弱,但在婚姻等方面的作用增大。宋代以后,取士、婚嫁不看重门第,各社会阶层的成员升降变迁也很频繁,家谱的政治作用基本消失。宋元明清几代家谱的纂修主要是为记录家族历史,纯洁家族血统,尊祖、敬宗、陆族、团结、约束家族成员、教育后代,提高本家族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家谱的教育功能增强,家谱中大量出现家族祖先的善举恩荣和各种家训、家箴,对于传播伦理,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一定作用。因而,家谱的纂修无论是唐代以前还是宋代以后,往往都得到政治的支持和鼓励。此外,明清两代科举取士,各地中举名额都有一定数额,一些考生往往冒移籍贯,避多就少,以期容易考上,为此,经常引起诉讼,家谱此时又将发挥证明作用。清代旗人袭爵、出仕,需要出示家谱以为凭据,这也可以看作是家谱政治作用的一点残余。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