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谱的话题,我们已经说了很久,也说了很多,而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在做的其实就是为了“正本清源”,还人文传承一个木本水源的正宗。我这里使用了佛教禅宗的“正宗”一词,是因为这个“正宗”正是我们一直以来所遵循的理念,用在这里非常合适。正宗的含义在此有两说,其一说:就是纠“正”旧时家谱的迷、错、迂、乱;其二说:就是面向现代及未来的进取发展之“正”。
之所以有“逢盛世,修谱建祠,崇祖报德”一说,正是相对于“乱世”对于家谱命运的破坏而言。因此在现代社会里的“正”家族之“宗”是含有扫清迷乱,恢复真实的意思。清源本、纠错误、祛糟粕、正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后人的重大责任;至于另外一层意思的正宗,则是指家谱的传承、发展、光大不但要挽救,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引进和创新其继承方法、保护方法和利用方法。
家谱文化的发展要走出唯历史的局限,走出纯学术的圈子,走向民众,还本于人民,正是新家谱文化的最直接体现。也就是我所要说的“旧家谱,新文化”之说。
一、为什么说“旧家谱,新文化”
中国家谱文化的起源、传承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数千年的漫长过程。从结绳家谱起,历来有口述家谱、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石碑家谱、书本家谱等等形式作为载体,可谓是丰富多彩,也足见我们民族的宗族意识和文化本色的优秀传统。这在世界范围里都是十分罕见的。
但是,我们在为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不得不关注这其间尚存在着家谱文化的保守、封建、狭隘宗族利益的落后意识的一面。比如记男不记女,比如一味地攀附封建权贵,比如记优不记劣,尤其是贬损他族,树邦立派的民族不和谐因素的存在。凡此,大抵属于家谱文化中的潜流,不是主流,却严重干扰了家谱文化主流的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现在,我们则要主张新的家谱文化意识了。那么什么是新的家谱文化呢?我们认为家谱已非一成不变的直白记录,它首先是对族群内部的科学甄别,其次是对外部他族的友好亲善体现。内部的科学甄别是指引进新技术而持续对家谱的真实性、科学性做以研究和完善,并且在此基础上,做真、善、美的认知,发扬优秀,警示伪劣。健康族内自身认识。也只有如此,才可以对外族做到友好亲善,而对外族的友好亲善是基于大中华民族圈的和谐发展之需要,民族与民族间需要和谐,需要理解,不同的族姓之间亦需如此。要认识到只有大概念的家族意识才是小家族鼎兴的意识前提。
新家谱文化的含义还有诸等如科学技术的引进、族姓与族姓间的“家谱对比学”、发掘和激活家谱于现实里的应用科学,以及为家谱事业立法等概念。
二、主张“大家谱文化”意识,营造民族团结氛围
说到这个概念,似乎与家谱的“家”字有了一些冲突,所谓家谱,当然是指一个特定族群之内的事情,这就注定了它的“小范围”的属性,即使是我们李姓这样的大姓,也只是数量上的表示,而绝非能够概括中华民族姓氏之大。这是不争的现实。那么它还有拿到桌面上再做讨论的必要吗?
我们认为是必要的。
简单讲,假如没有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没有各个氏族部落对于动物、植物或者其它凡作为图腾,而后又以此命名的图腾的崇拜过程,那么我们生活在这片土地河流之上的人群岂不同属一族吗?因此,我们的民族和谐,族姓间之和谐,正是为了真理的回归而已。凡此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内外战乱纷争、分分合合的历史也算已久,而在当前盛世之时,在当前寻根渐成大潮之时,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正强调科学发展观之时,讲求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为重,强调民族之间的大一统,寻找民族之间的天然纽结才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针对家谱文化的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我们只有具备了如上“大家谱文化”的宽厚意识才能够做到国家之事与家族之事的统一与个性,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观的运用。
一句俗话,耳熟能详,那就是“大锅有了,小锅才有”这是对家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准确诠释。
因此,我们提出“大家谱文化”的观点,也是力求认识“旧家谱,新文化”的一次努力。可喜的是,近些年已有海内外图书馆界同仁共同参与编撰了《中国家谱总目》项目,这其实表面上看是开发整理家谱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其实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就是为主张“大家谱文化”意识而走出的有益一步。
【点击“华夏宗谱网”返回到“家谱常识”】